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28日訊“現在開庭!”隨著法槌聲響起,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的模擬法庭里,一場特殊的“庭審”正在進行。
15歲的學生李浩然穿上法袍,扮演審判長,對面的“被告人”是同班同學王雨桐,因“盜竊罪”站上被告席。這不是真實的案件,卻是貴德縣預防青少年犯罪的生動一課——通過沉浸式模擬法庭,讓法治觀念深植青少年心中。
“被告人張強,你對起訴書指控的犯罪事實是否有異議?”模擬審判長李浩然聲音略顯緊張,但眼神堅定。在他面前的屏幕上,滾動播放著真實案例的庭審錄像。旁邊的VR設備里,還能體驗不同犯罪場景的法律后果。
“這場模擬法庭的劇本改編自2021年貴德縣真實的未成年人盜竊案。”貴德縣河東寄宿制學校教師姚金賢告訴記者。“我們特意保留了被告人母親的現場陳述,就是為了讓學生感受犯罪對家庭的傷害。”扮演被告人母親的學生張馨月眼眶通紅:“當我說出‘是我沒管教好’時,突然明白父母的疏忽可能讓孩子走上歧途。”
據了解,自2023年貴德縣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投入使用以來,已開展基地觀摩活動29場、1500人次,開展青少年模擬法庭活動75場,2300名學生參與其中。“很多孩子第一次意識到,違法犯罪不是游戲,而是要承擔法律后果的嚴肅事情。”貴德縣河東寄宿制學校法治副校長、檢察院第一檢察部主任郭世英說,在一次模擬搶劫案后,參與的學生自發制作了“遠離犯罪”手抄報,張貼在校園宣傳欄。
模擬法庭的隔壁,九大功能區如同打開了一本立體法治教科書。在禁毒教育區,學生們圍在毒品實物模型前,通過AI游戲識別新型毒品;消防安全區的VR設備里,他們正“身臨其境”體驗火災逃生;校園安全板塊的互動屏上,“如何應對校園欺凌”的測試題吸引著孩子們爭相點擊。
“這個‘拒毒小勇士’游戲,上周有300多名學生通關。”姚金賢演示著禁毒VR體驗設備,“孩子們在游戲中學會拒絕‘朋友遞來的第一支煙’,比單純說教有效得多。”最引人注目的憲法墻前,學生們對著電子翻書機揮手,《憲法》條文與動漫解讀交替呈現,點擊率最高的“未成年人權利”板塊,累計瀏覽量已達5000余次。
在環境保護區,一段“貴德縣碳排放數據”的視頻讓學生們驚呼。“原來隨手關燈、少用塑料袋,都是在踐行法治理念。”貴德縣河東寄宿制學校學生陳雨欣說。基地通過“案例示警+互動體驗+心理疏導”的組合拳,讓法治教育從“被動聽”變為“主動悟”。
模擬法庭和法治教育基地,只是貴德縣青少年普法“組合拳”的一角。在貴德縣司法局的統籌協調下,“法治副校長+法律明白人+法律顧問”的三線聯動機制正在發揮效力。
據了解,目前,貴德縣15所學校均配備法治副校長(兼職),2024年開展法治講座34場;680余名“法律明白人”走村入戶,調解涉未成年人糾紛35起;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則深入校園,開展“送法進校園”活動142場。
“我們創新‘直播+普法’模式,讓法治教育突破地域限制。”貴德縣司法局副局長馬媛說。據馬媛介紹,2024年開展的138場直播中,“預防校園欺凌”“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等專題直播觀看量超10萬人次。在一次直播中,律師在線解答了200余名家長關于“孩子沉迷游戲”的法律問題,相關普法微動漫點擊量達5萬次。
近年來,貴德縣將青少年犯罪預防納入全縣普法總體規劃,聯合教育局、婦聯建立“問題學生”動態檔案,2024年通過心理干預成功疏導有不良行為傾向的學生23名,全縣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率同比下降18%,校園欺凌舉報量同比減少35%。
目前,貴德縣普法工作已形成以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為核心,構建“點線面”結合的全域普法格局。貴德縣通過科技賦能、案例警示、服務浸潤,構筑預防青少年犯罪立體防線。
閃電新聞記者 劉少君 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