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 長按復制 836712157 打開支付寶搜索領取.100%成功!
昨天(5月28日)
話題 荔枝病 突然沖上熱搜
據報道,近日,廣東一名女子過量食用荔枝后,次日睡醒出現頭暈不適、持續性鼻出血等癥狀,急忙前往醫院就診,最終被診斷為“荔枝病”。
科普博主稱,此病嚴重時會引發休克甚至死亡。
網友連忙追問:還有這種病?
別急,權威科普來了
01
什么是荔枝病?
“荔枝病”也叫
“低血糖急性腦炎綜合征”
發病人群以4~11歲的兒童
較為多見
“荔枝病”一旦發生,會導致人體出現低血糖現象,甚至可能引發低血糖性腦病。
癥狀輕的人會出現頭暈乏力、心悸氣促、面色蒼白、口渴、饑餓等癥狀。
重者會四肢厥冷、脈搏細數、血壓下降、呼吸困難、意識模糊、瞳孔縮小、突發昏厥,甚至引發低血糖性腦病、肝損傷、腫大乃至休克,如果不及時救治,可在數小時之內危及生命。
不過也不用太擔心。
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2023年發文表示,結合歷史材料、文獻資料和近期的報道,需同時滿足“空腹+大量吃+未成熟荔枝”三個條件,并且是在出現嚴重的低血糖反應和暴發性腦病發作的情況下,才可能吃荔枝致死。
02
荔枝為何會引發低血糖?
可能會有人疑惑:雖然荔枝甜,但其他水果也甜,也有大量糖啊,為什么沒有西瓜病、草莓病、芒果病呢?
首先,荔枝中含有氨基酸次甘氨酸A(Hypoglycin-A)和α-次甲基丙環基甘氨酸(α-(Methylenecyclopropyl) glycine, MCPG),它們能顯著促進血糖降低。
其次,荔枝本身含有大量葡萄糖、蔗糖與果糖,人體若一次性攝入太多,就容易刺激胰島素過量分泌,從而引發低血糖反應。尤其是空腹時,體內血糖水平本來就低,若多食荔枝,就更是雪上加霜。
專家分析,血糖調節功能差的人,果糖轉化為葡萄糖的作用更弱,大量攝入果糖時,會更容易引發低血糖。兒童因為體內激素調節能力尚未發育完全,滅活胰島素能力不足,且果糖酶含量也不夠高,更容易得“荔枝病”。
據科普中國,氨基酸次甘氨酸A和α-次甲基丙環基甘氨酸這兩種“毒素”并不是荔枝特有的,比如次甘氨酸A就是一種存在于無患子科植物中的非蛋白氨基酸,也是引起牙買加嘔吐病的罪魁禍首。而這種病其實也算得上是“荔枝病”,因為人們會在進食大量被稱為西非荔枝的阿開木果實后產生嘔吐現象,嚴重時同樣會導致死亡,這種疾病多發生于阿開木廣泛生長的加勒比海和西非國家。
因此,光有糖其實不足以引起荔枝病,還需要有這兩種“毒素”打配合。畢竟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光會在吃水果時攝入糖,喝的飲料也有很多用糖調味,雖然有荔枝病的存在,但也不用對糖產生誤解。
03
怎么才能避免得荔枝病?
1. 避免空腹食用。
2. 避免過量食用。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成年人每天吃200克~300克水果較為適宜。按一個荔枝20克計算,正常成年人一次最多吃10~15顆,幼兒、體弱食量小者每次不超過5顆。
3. 部分疾病患者慎食。患有扁桃體炎、咽喉炎、牙齦腫痛、潰瘍性結腸炎、便秘的病人都要避免進食鮮荔枝,尤其是糖尿病人,最好避免食用。
4、少吃、不吃不熟的荔枝。在未成熟的荔枝中,上述兩種“毒素”含量更高,也就是說,吃未成熟荔枝越多,血糖可能下降得越快。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荔枝的成熟與否并不能完全看外殼是否發綠來判斷,畢竟像妃子笑這樣的品種本身就算熟透了也有綠色。
5、吃之前最好用堿水浸泡5-10分鐘,再用清水洗凈。
04
不小心得了荔枝病怎么辦?
如果吃了荔枝,真的出現了低血糖癥狀,在未發生抽搐、昏迷等嚴重癥狀的情況,可以先通過攝入糖果、蜂蜜、白砂糖、餅干等家中常見的食物來緊急緩解癥狀。
但需要注意的是用果葡萄糖漿調味的甜味飲料、牛奶、其他水果、冰淇淋、巧克力等的效果不佳,不建議用于急救。
此外,如果已經出現了比較嚴重的癥狀,比如抽搐、神志不清等,建議直接撥打急救電話送醫,不要擅自喂食食物或者水,避免發生窒息。
醫生強調:
總之
千萬別“日啖荔枝三百顆”
“日啖荔枝三百克”就夠啦
點和轉發提醒↓↓
添加族叔微信好友
獲取最新城市動態
平時遇見的各種
新鮮事兒、突發事兒、煩惱事兒
也歡迎大家第一時間告訴我們~
“天津族”整理自半島晨報、遼沈晚報(lswbwx)、微博熱搜、央視新聞、科普中國、網絡,侵權請告知刪除。
對此你怎么看?歡迎評論區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