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年 YouTube 的「上傳」按鈕開啟了內容創作的民主化時代。而現在,AI 以「描述」這一動詞,正在改變我們對于軟件的認知與生產方式。
去年,知名硅谷投資人、Pace Capital 創始合伙人 Chris Paik 發布了一篇名為的文章,在文章中 Chris Paik 大膽提出了一個預測:大型語言模型將把軟件的邊際成本壓至趨近于零,就像互聯網對「內容」做的那樣。
一年后,這個預測逐漸應驗。Chris Paik 近期再次發布了一篇博客文章《無限代碼的黎明》,順著這個方向,提出隨著大語言模型(LLM)將代碼生成的成本降至趨近于零,傳統意義上作為獨立「應用程序」或「平臺」存在的軟件形式將逐漸消失。這篇文章的最核心觀點是:軟件的終結并非代碼的死亡,而是其作為「容器」的消融。
以下為文章原文,內容略有調整。
原文鏈接: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Dm9UrhgaRMu_DjOz5KluO7ibOsPaUVQgwnC5-ccw9_g/mobilebasic
超 4000 人的「AI 產品市集」社群!不錯過每一款有價值的 AI 應用。
邀請從業者、開發人員和創業者,飛書掃碼加群:
進群后,你有機會得到:
最新、最值得關注的 AI 新品資訊;
不定期贈送熱門新品的邀請碼、會員碼;
最精準的AI產品曝光渠道
01
從「上傳」到「描述」,
現在只需要一個提示詞就能生成
2005 年,圣馬特奧( San Mateo ):三個創始人在一間彌漫著意大利辣香腸味道的辦公室里,給他們的小破視頻網站加上了一個「上傳」按鈕。
2025 年,世界任何角落:一個人輸入想法,按下回車,一群智能代理便開始編譯、測試、執行。
在那篇文章里,我提出一個觀點:大語言模型將把軟件的邊際成本壓至趨近于零,就像互聯網對「內容」做的那樣。一年過去,這一預測正在應驗。代碼的生成早已不值一提,問題在于我們如何應對即將到來的洪流。
這個模式我們并不陌生。2005 年 YouTube 上線時,第一條視頻「我在動物園」看起來微不足道。這就是要顛覆整個媒體行業的前兆?但這正是重點——它證明內容的生產已廉價到無法計量。如今,這個大壩在「寫代碼」上也決堤了。過去需要一個團隊、一個沖刺周期才能完成的原型,現在只需一個提示詞就能生成。就像當年在臥室里直播改變世界一樣,現在任何人都能把自己的想法變成產品。
Web 2.0 給了所有人一個動詞:「上傳」,它一舉顛覆了各大新聞編輯部。AI給了我們一個新動詞:描述,于是那些擁有五百人專攻單一功能的公司瞬間蒸發。工作的重點從「怎么寫」變成「想要什么」。我們不再逐行寫代碼,而是描述需求,由模型來決定實現方式。
02
成本持續下降,
信任成為「頂層」并逐漸變得稀缺
但分發呢?軟件公司不是還有龐大的銷售和營銷團隊嗎?確實,就像報社也曾經擁有送報線路和發行量一樣。當免費分發與免費分發競爭,付費分發一敗涂地。
起初,這些模型會依賴傳統訓練集決定的默認環境和技術棧。但默認值會變。隨著選擇激增,代碼在何處、以何種方式運行將由算法決定。
這種邏輯我們早已習慣。TikTok 決定我們看到什么,Spotify 決定我們聽到什么。系統并不透明,但結果還不錯——所以我們繼續刷。
代碼的洪流真正到來時,我們不會追問解釋——我們會獎勵速度。便利會勝過透明。那些能以最快速度回應我們的系統,將取代操作系統,成為新的權力中心。
當成本持續下降,我們的注意力會向上游尋找「稀缺」。最底層是算力,它依然主要集中在中心化的數據中心,但已經開始向邊緣滲透,本地模型開始在筆記本和手機上落地部署。再往上是「上下文」:我們的習慣、偏好、歷史記錄,讓模型比任何公開語料都更了解我們。最上層是信任——這是時間累積起來的信譽,決定了某個代理是否有權代表我們做決定。
而一旦信任完全建立,主動選擇反而成了一種負擔。
03
軟件真正的終結不是代碼的死亡,
而是其「容器」的消融
2010 年后出生的小孩從未翻開過報紙。很快,他們可能也永遠不會點開應用程序。
歷史告訴我們:當內容可以自由流動,承載它的容器終將淡出。報紙讓位給了網頁,CD 被流媒體取代?,F在,傳統意義上的「軟件」也成了下一個要被拋棄的容器。當邏輯可以隨時調用、隨意拼接,容器便不復存在,留下的只有功能本身。
這才是軟件真正的終結:不是代碼的死亡,而是其容器的消融。功能被徹底釋放,無處不在,觸手可及——無限的能力,無限的代碼。
注:上面 meme 圖里的第二個需求經過這么多年以后,基本解決,下一個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