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又一次被“打臉”,繼轟炸機被炸之后,克里米亞大橋再受重創,1100公斤TNT當量炸藥近距離爆破,大橋水下支撐結構遭到破壞。
俄烏會談期間,烏克蘭為了能夠手握更多談判籌碼,真是拼了。
當地時間6月3日,烏克蘭國家安全局通報稱,烏克蘭國家安全局使用爆破裝置
從水下襲擊了克里米亞大橋。烏方宣稱,克里米亞大橋的水下支撐結構位于底部位置遭到嚴重破壞,一時間引發關注。
從烏方公布的視頻可以看出,爆炸發生在水下,爆炸瞬間水面出現巨大水柱,可見威力非常大。
就在6月1日,烏克蘭發動了代號"蛛網"的特別軍事行動,宣稱用無人機摧毀了俄軍41架轟炸機,給俄羅斯造成70億美元損失。這才兩天時間不到,克里米亞大橋又被炸,俄羅斯顧此失彼,防不勝防。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烏克蘭除了襲擊俄轟炸機和克里米亞大橋之外,同時策劃了幾起鐵路爆炸。6月1日3時許,俄羅斯庫爾斯克州熱列茲諾戈爾斯克區鐵路橋遭遇爆炸襲擊,致使途經列車脫軌墜入下方公路。同一天,俄布良斯克州也發生了一起鐵路爆炸事件。
不論是炸轟炸機,還是炸克里米亞大橋,以及策劃鐵路爆炸,烏克蘭“特種作戰”、“多點開花”的打法很有亮點,讓俄羅斯防不勝防,烏克蘭也能夠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戰果。
不得不說一下俄羅斯的情報工作了,真的太不爭氣。烏克蘭偷襲頻頻得手,俄羅斯情報部門難辭其咎。
我們就拿克里米亞大橋被炸來說,這已經是該橋第3次遭遇襲擊了,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但這句話對俄羅斯情報部門來說似乎毫無參考價值。
該橋第一次爆炸是在2022年10月8日,一輛貨運汽車在大橋上發生爆炸,共造成4人死亡。第二次爆炸發生于2023年7月17日,導致橋上的交通中斷。兩次爆炸都沒有讓俄羅斯“長記性”,結果又迎來第3次爆炸。
克里米亞大橋是一座鐵路、公路兩用橋,也是連接俄羅斯本土和克里米亞的交通命脈。在俄烏沖突中,克里米亞大橋一直發揮著后勤保障與兵力輸送等重要作用。烏克蘭正是看準了這一點,才多次炸橋。
對于近期烏克蘭的“多點開花”襲擊,尤其是對俄的無人機偷襲,讓俄羅斯很難堪。
對于烏克蘭的各種偷襲,俄羅斯方面也只能自求多福。軍事專家王強先生認為,俄羅斯戰略轟炸機被炸,俄士兵有氣都沒處撒。俄所說的報復,無非是多炸幾處烏軍“指揮部”和基礎設施,很難有其他有力的報復方式。
雖然俄羅斯嚷嚷著要報復,但是俄發射導彈打擊烏克蘭的做法,簡直就是在“大炮打蚊子”,越打越賠本。烏克蘭布下的這個局,值得俄羅斯認真對待,更值得我們分析學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