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報導:國內首臺 7 米超大直徑反井鉆機 “中鐵 1361 號” 于 2025 年 5 月 26 日在浙江景寧抽水蓄能電站正式啟用,標志著我國在豎井施工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這臺由中鐵裝備自主研制的設備,填補了國內 7.0 米級超大直徑反井鉆機的技術空白,其應用將推動抽水蓄能電站等新能源工程建設進入高效、安全的新階段。
核心技術與工程應用
技術參數與創新突破
該鉆機最大設計開挖直徑達 8 米,理論施工強度 150 米 / 月,集成智能控制、精準定位、高效破巖等核心技術。其全斷面一次反提成型技術,可在 319.73 米深的豎井施工中實現 “機械化換人”,避免傳統鉆爆法帶來的高空墜落、坍塌等風險,同時降低噪音和振動對環境的影響。
與國內此前最大直徑 3.5 米的 ZFY 系列反井鉆機相比,“中鐵 1361 號” 的直徑提升了一倍,施工效率顯著提高。
首個應用場景:景寧抽水蓄能電站
景寧抽水蓄能電站是國家 “十四五” 能源規劃重點項目,其排風豎井直徑 7 米、深度 319.73 米,地質條件復雜,巖石硬度高。
傳統 “小導井 + 人工擴挖” 方案需頻繁人工下井,安全風險極高。采用 “中鐵 1361 號” 后,施工人員可遠程操控設備,通過智能系統實時監測鉆進軌跡和地層變化,確保施工精度和效率。
該技術的應用不僅縮短工期,還為后續類似工程提供了標準化解決方案。
行業影響與戰略意義
新能源工程建設的關鍵支撐
抽水蓄能電站是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豎井施工難度大、周期長。“中鐵 1361 號” 的投用,使豎井施工效率提升 3-5 倍,為我國 “十四五” 期間抽水蓄能裝機目標(6200 萬千瓦)的實現提供了裝備保障。
未來,該技術還可擴展至水電、礦山、交通隧道等領域,推動地下工程建設全面升級。
國產裝備替代與國際競爭力提升
此前,7 米級超大直徑反井鉆機市場長期被德國海瑞克、加拿大 Redpath 等企業壟斷。“中鐵 1361 號” 的成功研制,使我國在該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打破了技術封鎖。目前,中國反井鉆機已出口至馬來西亞、哈薩克斯坦等 “一帶一路” 國家,參與當地電站和礦山建設,成為高端裝備 “走出去” 的新名片。
政策導向與產業鏈協同
該項目響應國家 “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 號召,符合 “中國制造 2025” 高端裝備自主化戰略。研發過程中,中鐵裝備聯合貴州黑拉嘎科技等企業,形成 “產學研用” 協同創新模式,推動了從鉆機制造到智能控制、刀具材料等全產業鏈的技術進步。
未來發展方向
智能化與無人化升級
下一步計劃集成物聯網、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實現鉆進參數自動優化、故障診斷和遠程運維,進一步減少人工干預。同時,研發隨鉆支護技術,解決復雜地層中井幫穩定性問題,拓展設備適用范圍。
更大直徑與更深領域突破
針對千米級超深豎井需求,中鐵裝備已啟動更大直徑(如 10 米級)反井鉆機的預研工作,目標實現 “一鉆成井”,并探索在地下儲氣庫、核廢料處置等特殊領域的應用。
國際標準與市場拓展
依托景寧抽水蓄能電站等示范工程,中國正推動反井鉆機國際標準制定,以技術輸出帶動工程總承包模式,在東南亞、中東等市場與國際巨頭競爭。
隨著智能化和產業鏈協同的深化,我國反井鉆機行業有望在國際市場占據更重要地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