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至高考季,張韶涵總會 “準時” 出現(xiàn)在大眾視野中,成為社交媒體上的熱門話題。今年,張韶涵成每年高考最忙的人話題再度沖上熱搜,引發(fā) 111 萬網(wǎng)友圍觀。這一現(xiàn)象背后,張韶涵及其團隊是否在借助高考熱度為其打歌,值得探討。
?
事實上,張韶涵與高考的 “綁定” 由來已久。早在 2008 年汶川地震后,災區(qū)考生在臨時考場唱響《隱形的翅膀》,這首歌便首次被賦予 “高考應援” 屬性。張韶涵本人也多次在高考季通過社交平臺發(fā)布加油視頻,配合 “翅膀” 手勢的應援動作,進一步強化了她與高考的聯(lián)系。?
在樂圈,借助熱點事件進行營銷是常見手段。明星們?yōu)榱吮3譄岫取⑼茝V作品,可謂無所不用其極。像通過爭議言論、行為進行 “碰瓷營銷”,例如某些明星故意發(fā)表引人爭議的觀點以吸引眼球;還有炒 CP、緋聞來提高知名度,在新劇上映前后,炒作男女主戀情或打造 CP 來吸引關注;立人設也是常用方法,吃貨人設、學霸人設等屢見不鮮;甚至打造水軍,通過刷流量、制造話題等方式提升熱度。?
張韶涵歌曲在高考季的火爆,一方面源于其歌曲本身的勵志基調與高考拼搏主題高度契合,形成了條件反射式聯(lián)想。另一方面,短視頻平臺的 “年度記憶” 推薦機制,會自動將歷年高考相關內容推送給新用戶,形成跨代際的傳播閉環(huán)。?
當然,我們不能完全否定張韶涵及其團隊的用心,其歌曲確實給無數(shù)考生帶來了精神力量。但娛樂圈這種五花八門的營銷手段,實在是耐人尋味。在追求熱度與商業(yè)利益的同時,是否也應多一些真誠,少一些套路,給大眾呈現(xiàn)更純粹的藝術呢?這值得整個娛樂圈深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