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超聯賽剛開打,張本美和的缺席就成了當下乒壇的熱搜話題,外援難得混進中國聯賽,結果人家簽了約卻不上場,理由是備戰WTT和大滿貫,偏偏這兩站和乒超時間根本不沖突,怎么看都有點“擺爛或者說是“刷存在感了,球迷心里多少有點膈應,尤其是想到張本智和那邊還在苦等機會,這一對姐弟的待遇差異,真是讓人感慨命運的神奇。
其實張本美和這波迷之操作,不僅讓成都高新若水居空歡喜一場,也讓人不禁思考:外協球員拼命爭取的乒超名額,真的就這么隨手放掉嗎,眾所周知,乒超的門檻不是誰想來就能來的,像張本智和那種級別的選手都只能在場外“點贊回懟,更別說普通外援了,張本美和能簽下這份合約,至少說明了中國乒壇對她的認可,可惜現實卻是“簽了不上,這事擱誰身上都覺得浪費資源,甚至有點對不起那些為名額拼到頭破血流的球員。
同樣是日乒球員,長崎美柚這邊就顯得“卷多了,人家直接轉戰甲A,重慶中濱隊一簽,飛機轉高鐵,連夜奔赴賽場,開啟了自己在中國職業聯賽的新旅程,雖然甲A說起來沒乒超牌面大,但在整個中國俱樂部體系里,甲A絕對是規模最大、覆蓋最廣的賽事,48支球隊、300多號人一起卷,外援44人里頭有韓瑩、阿魯納這些大牌,競爭激烈程度不用多說,再看看國字號選手陣容,石洵瑤領銜的40人名單,氣場直接拉滿,別說進八強,就是能在場上多打幾場5局大戰,都足夠漲球了。
長崎的故事,和張本美和的選擇形成了鮮明對比,前者為機會拼盡全力,后者卻像是在“佛系刷存在,球迷們難免要問一句:你到底是來比賽的,還是走過場的,尤其是外援在中國聯賽的每一次亮相,都被視為實力與顏值的雙重比拼,長崎能在重慶隊站穩腳跟,靠的不只是臉蛋,更是硬實力,看看她的履歷:世青賽團體賽勝石洵瑤、瑞典世乒賽入選、戰勝朱雨玲、世青賽女單冠軍,這些都不是白給的榮譽,雖然在日本隊內位置一再下滑,被新生代沖擊得有些“沒戲,但來到甲A,她反而獲得了重新證明自己的機會。
問題來了,為什么同樣是日本球員,命運差距可以這么大,一方面是個人選擇,張本美和身為“天才少女,背后有家族團隊和日乒高層撐腰,可能對乒超的重視程度沒那么高,甚至有點“優越感,反觀長崎美柚,屬于那種靠自己努力上位的典型,沒什么資源加持,只能靠一場場硬仗刷存在,拼左手拼不過早田希娜,論體格又比不上張本美和那種17歲身高快170的怪物,隊內位置每年都在往后排,既然在日本隊混不開,不如來中國甲A卷一卷,至少能漲經驗、提升球技、開闊視野,這種選擇看似“降檔,實則是務實派的自救。
再說輿論視角,張本美和的缺席,表面理由很官方,實際操作卻讓人難以信服,WTT和大滿貫的時間早就公布,沒理由臨時“鴿掉乒超,外援名額有限,這種操作容易讓人質疑職業精神,甚至有點“吃相難看,對比一下同胞長崎美柚,連夜奔赴重慶,和隊友一起拼殺八強,還在比賽間隙抓機會和丁寧合影,純粹的“追星少女心態,反倒更討人喜歡,網友們也更樂意為她點贊,覺得這才是來中國打球應有的樣子。
當然話說回來,職業球員有自己的打算,張本美和如果真是為了備戰更高級別賽事,也說得過去,但問題的關鍵是,沒必要把乒超當成“可有可無的選項,畢竟中國聯賽的對抗強度和曝光度,哪怕放在世界范圍內都是頂級資源,想打還打不上的人多了去了,簽了就不上場,屬實讓人看不懂,如果純粹是團隊操作或者個人規劃,那俱樂部和球迷都只能“認栽,但也別怪大家以后對外援信任感打折扣,畢竟機會是留給那些愿意全情投入的人。
回頭看長崎美柚,甲A首秀就經歷了多場5局苦戰,有勝有負有收獲,最關鍵的是,她在競爭中積累了寶貴經驗,還順手實現了和丁寧的合影夢想,這種“邊拼邊追星的畫面,確實讓人覺得青春可愛、真實可愛,甲A雖然比不上乒超的流量,但對于想要突破自我的球員來說,未必不是更好的舞臺,長崎也毫不諱言自己的目標:2028洛杉磯奧運會女單金牌,夢想很大,路很遠,但只要肯拼,總會有驚喜出現。
最后總結一句,張本美和的任性退賽,的確讓人覺得乒超機會被白白浪費,外援名額本就稀缺,如此操作實在說不過去,同樣是日本球員,長崎美柚靠努力和拼搏在甲A贏得尊重,張本美和則用“任性刷新了大家的認知,有態度沒問題,但別讓選擇變成資源的浪費,畢竟舞臺再大,也得靠真本事和真心投入,才配得上球迷的掌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