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夫妻走到最后全憑良心,而良心太過虛無,看不見,也摸不著,何況并不是人人都會擁有它。
加上歲月流逝,許多看似堅不可摧的愛情神話在日復一日的平淡中漸漸褪色,甚至消弭殆盡。
因為愛情心理學早已揭示,那種令人目眩神迷的激情之愛,其生理基礎決定了它無法長久熾熱。當多巴胺分泌的峰值退去,心跳加速的悸動終將歸于平靜。
婚姻若僅以此短暫激情為錨,無異于在流沙上筑塔,當激情的潮水退去,關系的脆弱便赤裸裸顯露出來。
七年之癢絕非空穴來風,它是激情自然消退后婚姻所面臨的第一個嚴峻挑戰。
當愛沒了,夫妻之間是靠什么來風雨同舟、相伴到老成為很多人要面對的問題?
那么,夫妻走到最后,愛早沒了,依靠的就兩個字——利益。
1,婚姻的本質是利益。
很多女人走進婚姻,認為愛情有了保證,卻沒有男人看得清楚?;橐霰Wo的從來不是愛情,而是利益。
婚姻的本質,是夫妻倆構建一個深度捆綁的利益共同體。
當愛情在婚后一地雞零狗碎中凋落,維系婚姻的深層結構便開始清晰顯現,那是由多種現實利益精心編織的堅韌紐帶。
其中,以經濟共同體尤為突出,婚后夫妻倆的共同財產、房貸車貸、收入疊加帶來的生活質量保障、抵御風險的合力,讓彼此捆綁在一起。
這也是很多夫妻明知不愛了,也要繼續生活在一起的原因,畢竟離婚的話,拋開分割共同財產不說,最難的就是解綁。
讓共生的兩個人拆伙,即使沒愛了,可習慣和由丈夫與妻子的身份標簽帶來社會歸屬感與角色認同,一旦剝離,個體將面臨社會定位的迷失與重構的陣痛。
2,利益共同體讓夫妻成為合伙人。
經濟學家薛兆豐說:“婚姻,就像是兩個人合伙開公司?!?/p>
把愛情看大于天的人對此話嗤之以鼻,可在婚姻中沉浸久了的人會極度認可,并且后悔沒有早點看到,不然就少走很多彎路。
體現這一點最明顯的是夫妻倆為了孩子湊合過日子,彼此都明白個人的能力有限,無法給孩子比眼前更好的生活,就都被捆綁在父母這一共同身份與目標之下。
只要夫妻倆有共同目標,比如養育子女、贍養老人、積累財富等,這些共同利益點將夫妻導向同一方向,形成合力,就能把日子過下去。
這種利益共同體就提供了強大的約束力,當夫妻沖突爆發,離婚意味著財產分割、撫養權的爭奪、生活重建等,付出代價是個人不能承受的后果時,就促使雙方尋求妥協修復之道。
一旦明白這些,夫妻更易超越情緒,理性溝通、協商、合作,達成共贏的局面。
3,打破愛情幻象,就能觸及婚姻本質。
有的人早就看透婚姻生活依靠的不是愛情,而有的人卻要在婚姻吃夠愛情的苦才看明白這一點。
只要打破愛情幻象,認識到婚姻的利益共同體本質,就會獲得一種更深刻、更務實的婚姻智慧。
誠然,并非否定情感價值,而是有意識地共同投資(物質與精神)、明確共同目標、深化生活分工協作,讓利益紐帶更牢固。
畢竟婚姻契約不僅關乎情感忠誠,更包含經濟責任、撫養義務等現實,就更能以合伙人思維相處,理解彼此在共同體中的核心需求與貢獻,尊重對方的付出與訴求。
當雙方在共同體框架下長期協作、彼此支持,一種超越激情的深厚恩情與親情自然滋生,成為更持久的情感紐帶。
婚姻并非童話中永恒熱戀的城堡,而是一座由現實利益精心構筑的堅固城池。
當愛情最初的玫瑰色褪去,是那些縱橫交錯的利益紐帶:經濟的交織、身份的認同、子女的連結、生活的共生等等在默默支撐著無數平凡夫妻走過漫長歲月。
那看似冰冷的利益兩字,實則是歲月賦予婚姻最樸素的智慧,它讓凡俗的陪伴得以在瑣碎與平淡中持續生長,最終沉淀為生命里最不可替代的依靠。
真正成熟的婚姻觀,是在看清利益的底色之后,依然選擇精心維護這個共同體,并在其中培育出歷久彌深的恩義與溫情。
今日話題:你認為夫妻走到最后依靠的是什么?歡迎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