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最近要說徐州最熱的事兒,除了天氣,恐怕就是“蘇超了,比賽還沒開踢,球迷早就開始對噴陣型、點贊回懟,連家長們都跟著卷進來了,這場球賽的熱度,早就從球場蔓延到整座城市,徐州市商務局也沒閑著,直接砸出1000萬元消費補貼,搞了個“體育IP+消費補貼的新玩法,說是要把體育賽事和城市消費捆綁在一起,聽起來有點像是雙贏,但真有那么美嗎,問題來了,這波操作到底能不能讓徐州的文體旅融合真的上量,還是說只是場面熱鬧、實則擺爛呢。
先看數據,5000多家本地餐飲、酒店商戶已經確認參與,電商平臺上徐州發貨的足球產品一夜之間刷屏,專業球鞋、應援T恤、定制球衣全都有,甚至有本土店鋪單品銷量直接干到全省前列,這場面別說徐州,放全國也算是“能打的,連蘇超官方合作商都看準這個機會,搞起了江蘇城市定制球衣,徐州隊的成交額直接打進全省前三,評論區的家長們一句“全家上陣,帶倆娃去加油,一副全民動員的架勢,擱以前你敢想嗎,這可不只是球迷自嗨,是真的帶動了市場。
但熱鬧歸熱鬧,冷靜拆局,還是得看底層邏輯,這場“補貼+賽事的組合拳,到底能撬動多大的盤子,首先,體育用品門店生意火爆,家長們帶娃挑球衣、買球鞋,銷售員忙得不亦樂乎,這種場景說白了就是賽事直接帶動了終端消費,和以往那種“看完球各回各家的套路不是一回事,這波人流和錢流是真進入了徐州本地市場,甚至帶動了不少原本不看球的家庭,開始為孩子報名青訓班,徐州某青訓機構負責人說,暑假旺季家長咨詢報名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0%,單個校區暑期參訓人數預計能到40人以上,這不是說說而已,而是家長們用實際行動投了票。
你說巧不巧,電商平臺也跟著熱鬧起來,徐州本土店鋪的足球產品銷量爆了,定制球衣火到斷貨,甚至有人說,徐州這波屬于“蹭熱度蹭出了新高度,不過換個角度想,電商平臺的流量和本地實體的火爆,其實是互相成全,線上線下聯動、補貼加碼,徐州這套打法要說沒點章法,那真是沒人信,關鍵在于,這種消費熱潮能不能持續,還是像網絡熱梗一樣,三天熱度一過又歸于平靜。
再看球迷群體,這次的消費補貼,不只是球迷專屬,更多是把體育氛圍帶進了家庭、帶進了社區,甚至帶動了周邊的餐飲、住宿、交通一整條鏈條,足球不再只是“場上的事,而是變成了城市生活的儀式感,家長帶娃、朋友聚會、公司團建,全都能和這場賽事對接上,說白了,徐州把“體育+玩出了點煙火氣,這種氛圍感和參與感,才是真正的城市流量密碼。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買賬,網上也有不同聲音,有人說補貼發得再多,最終還是進了商家的口袋,球迷只是“薅點羊毛圖個樂呵,賽事結束還不是回歸日常擺爛,面對這些質疑,也得承認,補貼只能是短期刺激,要想讓體育經濟持續升溫,核心還得靠賽事本身的吸引力和本地產業的跟進,徐州這次是抓住了蘇超的東風,但如果后續沒有持續優質的賽事供給和配套服務,熱度很快就會冷下來。
值得一提的是,這波熱潮也帶動了青少年足球的關注度,很多家長原本只是帶娃湊熱鬧,結果發現孩子真有興趣,干脆直接報名青訓班,甚至有俱樂部學員已經接近滿員,這種從“看球到“玩球的轉變,對城市體育氛圍的提升是實打實的利好,畢竟,一座城市的體育活力,不是靠一場球賽點燃,而是靠一代人的積累和傳承。
最后總結一句,徐州這次用蘇超賽事和千萬元補貼,撬動了本地消費和體育經濟的新賽道,既有煙火氣,也有新鮮感,既有數據支撐,也有用戶體驗,當然,熱度之下也有隱憂,能不能把一時的熱鬧變成長久的活力,還得看后續的資源整合和產業升級,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足球已經不只是場上的勝負,更是城市生活方式的C位擔當,這場熱潮,徐州踢得不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