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歲的孟凡博
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高性能電子裝備機電集成制造
全國重點實驗室科研人員
但他更愿意稱自己為“創業者”
一個在航天電子領域開拓的探索者
從航模愛好者到科研帶頭人
他帶領團隊研發的
“非可展曲面多層電路打印技術”
正在為航空航天裝備制造
帶來新的可能
讓我們一起走進大咖專家云集的
“西電視界”系列視頻欄目——
《西電不無聊》
從五軸打印的軌跡中
看見孟凡博攻克曲面電路的執著
01
航模少年的科研之路
孟凡博的科研之路始于兒時的航模興趣。小學時,母親給他買了第一個航模,從此開啟了他的探索之旅。他用KT廣告板、電池、電調和舵機等材料,按照圖紙自己動手制作航模。“那時候完全DIY,飛機造型全憑想象。”他回憶道。
進入大學后,這份興趣轉化為科研動力。大一時,他負責的“簡易搜救無人機”項目獲得大學生創新項目資助,這成為他科研生涯的起點。此后,他陸續參與各類學科競賽,在實踐中積累經驗。
2022年,團隊面臨經費短缺的困境。“做設備研發投入很大,一臺電機最貴就要幾萬元。”孟凡博說。為此,他積極尋求解決方案,參加中國創業大賽等賽事,與投資人洽談合作。最終,團隊獲得軍工項目支持,度過了資金難關。“科研創業和做航模一樣,需要從零開始搭建一切。”
02
攻堅“不可能打印”的技術
傳統電路板只能在平面或可展曲面(如圓柱面)上制造。孟凡博團隊的突破在于:通過五軸聯動帶動陣列噴頭,在球面等“非可展曲面”上直接打印多層電路,實現多層電路板的垂直互聯。
“一點點小的偏差就會導致很大的后果。”他解釋道。這項技術將應用于航空航天領域,解決復雜曲面電路板集成難題。目前,團隊已攻克噴頭精密控制、材料燒結固化等關鍵技術。
03
錢學森精神的當代實踐者
孟凡博始終將錢學森視為精神導師,他這樣理解科研攻關的四個境界:“最初是能夠完成任務,接著要追求更快的速度,然后要做到高效節能,最終達到完全自主創新的化境。”這種理念深深融入團隊日常。
在孟凡博看來,踐行錢學森精神不僅體現在技術突破上,更在于培養“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腳踏實地”的科研品格:“錢老那一代人用算盤打出‘兩彈一星’,今天我們面對‘卡脖子’技術時,更需要這種迎難而上的勇氣和十年磨一劍的定力。”
04
給青年科研者的建議
孟凡博用親身經歷告訴后來者:“在這個領域,首先要照顧好自己——充足的睡眠、規律的飲食和適當的運動,這些看似簡單的要求往往是長期科研的基礎。”他強調,航天電子研究沒有捷徑可走,“每個方向都是硬骨頭,與其糾結課題的‘冷熱’,不如沉下心來把手中的工作做到極致”。
對于正在經歷攻堅期的年輕人,他這樣鼓勵:“在我們這個領域,三年可能才剛看到雛形。但只要你堅持做出真東西,哪怕是很小的突破,也一定會被需要的人看見。”最后,他笑著補充道:“別忘了保持當年玩航模時的那份熱情——科研的本質,不也是把天馬行空的想法,一點一點變成現實嗎?”
如今,孟凡博依然保持航模愛好,工作室里陳列著學生時代制作的飛機。“它們提醒我:科研和玩航模一樣,既要敢想,更要親手把想法‘組裝’成現實。”
文案、排版 / 盧昱陽
編輯 / 王冠玉
責編 / 王 格
出品 / 黨委宣傳部〔融媒體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