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老白第129篇原創筆記
前言
工作久了,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現象?
單位里混得好的人,能力未必有多強,成績未必多出色。他們如魚得水的關鍵,就是洞察一個扎心的真相:
做正確的事,不如做領導喜歡的事;再好的結果,不如領導想要的結果。
不愿隨波逐流,又無力改變現狀,這就是我們總感覺心累的原因。
其實,所有煩惱歸根結底,都來自于心態作祟。
當你學會把現任領導看作感情上的前任,很多心結自然會打開,也不再覺得其面目可憎。
01 所有關系的底層邏輯就是合作與沖突共存
上周,單位開會前,一手主導將我邊緣化的領導,突然當眾對我噓寒問暖。
會議中,要求所有人對當前某個熱點話題談談看法,又點名讓我第一個發言。
幾乎未加思索,我說出了心底話:
“無論上下級還是同級,工作中互相協同,生活中彼此尊重,就夠了。”
引起一片掌聲。
其實,從最初的如臨大敵,到如今的甘之如飴,這幾年,我早已深諳和領導的相處之道:
單位里所有關系,相遇是偶然,分離才是必然,不必互相欣賞,卻又不得不彼此成就。
所以,合作無需強求共鳴,沖突也不意味著天然對立。
孔子也早就用“君子和而不同”這句話提醒我們:
合作與沖突共存,永遠都是所有關系的底層邏輯。
02 美好回憶和滿身傷痛,都是雙方合力創造的
幾年前一次部門聚餐,領導難得放下架子,和大家別無二致。
勾肩搭背說悄悄話,稱兄道弟胡侃大山,簡直讓人嘆為觀止。
結果第二天開會時,毫不留情呵斥同事提交的方案狗屁不通,還不如花10塊錢找街邊復印店老板隨便復制粘貼一份。
這場景,像不像《大話西游》里鐵扇公主對至尊寶說的那句:
“以前叫人家小甜甜,現在叫人家牛夫人!”
心理學有一個結論:沖突往往源于未被滿足的期待。
對于領導,我們也常常陷入“全好或全壞”的認知陷阱,被稱贊時覺得領導有伯樂的潛質,被否定后又覺得領導心眼比針尖還小。
但其實,就像熱戀的激情會隨著時間褪色,領導的賞識也從不是永恒的承諾,無論美好還是痛苦,所有的回憶都由雙方合力創造,絕非單方付出。
當你降低期待閾值,不再和自己較勁,你自然會明白:能滋養你的,只有當下的成長,而不是精彩的過往。
03 最好的關系是同行時全力以赴,分別后互不辜負
有人說:“對待感情的最好方式,是共處時但求一切安好,分開后只愿互不打擾。”
我不清楚,畢竟我不是情感博主。
但我想說,單位里,和領導相處最高級的境界是:
共事時全力以赴,分別后互不辜負。
無論你和領導合不合拍,薪水都只進入各自口袋,與其互相拆臺,不如合力拼出個美好未來。
即使曲終人散,也該保留謝幕退場時的體面,比如:
領導調任或退休后,最想聽的是“感謝您過去的指導”,而不是“新來的比您差遠了”;
下屬高升或離職后,明智的領導會說“有空隨時來找我”而不是“走了就別想再回來”。
畢竟,時間能沉淀一切,也能證明你們的關系是否真正經得起考驗。
寫在最后
我很喜歡這句話:
“這個世界上,能陪你一輩子的人很少。大部分人,都只是在你的生命中出現一陣子。”
單位里的領導,其實就像感情中的前任,不會共度一生,仍難免遭遇“相愛相殺”。
所以,我們該做的就是:
全力投入而不執著永恒,珍惜當下卻不怕說再見。
共勉~
感謝你讀到這里,想必我的文字讓你有所感觸。
歡迎你點個關注,讓老白有機會見證你的進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