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每當談起雜交水稻的研究過程,總會深切地說:如果沒有華國鋒,雜交水稻科研與推廣工作是很難開展下去的,我也不會成名......
從新中國誕生前夕,華國鋒就長期在湖南工作,尤其關注農業問題。
如何實現糧食增產,成了華國鋒時刻放在心頭的問題。
1964年,袁隆平設計出一套“三系法”的雜交水稻培育方案,立刻引起了華國鋒的注意,并給予了支持。
特殊時期,華國鋒出手,為袁隆平申請了特別保護權,這才讓他免受政治的影響。
1970年,湖南召開農業經驗交流大會,主持會議的正是華國鋒。
華國鋒點名袁隆平參加會議,并要求袁隆平作為代表之一在會上發言。
在會上,袁隆平向大家介紹了雜交水稻的優勢和可能存在的問題。
華國鋒聽得連連點頭,在會后,華國鋒向袁隆平說:“周總理經常過問雜交水稻的事情,希望能夠繼續研究下去盡快把它搞成功。”
袁隆平聽了很受鼓舞。
很快,雜交水稻的培育就面臨了重大問題,為了培育更多的雜交稻種子,并適用不同的氣候,雜交水稻不能只在湖南試驗,還要在其它南部省份試驗,尤其是熱量充足的廣東、海南等地。
但是,多省繁殖十分困難,首先便是資金問題,要有實驗田,還要擴大技術團隊,其次是運輸問題,一部分正在培育的種子需要從湖南運輸到其它的省份。
這加起來是一筆不小是數目,走常規的審批流程,能不能申請下來先不說,需要花費時間就很長。
而新品種越早培育成功,在當時缺少糧食的中國,就能拯救更多的人。
在袁隆平向湖南省匯報之后,省委火速向時任國務院第一副總理的華國鋒提交的一封四頁的特別匯報信,講述雜交水稻目前面臨的問題。
華國鋒認真地看完后,說道:“水稻一定要有一個積極的態度,同時又要扎扎實實地推進,要領導重視、培訓骨干、全面布局、抓好重點、搞好樣板、總結經驗、以點帶面、迅速推廣。”
華國鋒當即拍板:關于資金問題,中央會拿出150萬支持雜交水稻研究和推廣,其中120萬用于研究,另外30萬購置運輸汽車,專門運輸種子。
有了國務院的強力支持,雜交水稻的研究進程大大加速,最終成功研制了雜交水稻。
每當談起這段往事,袁隆平都認為,若是沒有華國鋒的支持,雜交水稻的大面積研究和推廣是十分困難的。
參考文獻:
李海文《華國鋒支持袁隆平培育雜交水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