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醫生,有接觸性出血,是不是就是宮頸癌啊?
婦科團隊:具體不妨繼續聽我給你講。
在婦科門診中,常常會有患者帶著擔憂前來詢問:“醫生,我有接觸性出血,是不是就是宮頸癌啊?”這種緊張和不安的情緒,在面對未知的健康問題時,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在這里,我想告訴大家,有接觸性出血并不一定就是宮頸癌。
首先,我們要明確什么是接觸性出血。它指的是在性交、婦科檢查后出現的少量陰道流血現象。確實,接觸性出血是宮頸癌變的一個危險信號,值得我們高度警惕,但它并非宮頸癌的專屬癥狀。
在婦科領域,有很多疾病都可能導致接觸性出血。其中,宮頸息肉就是一個常見的例子。宮頸息肉是生長在宮頸管內或宮頸外口的良性贅生物,它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但以生育年齡的女性更為多見。當息肉較小,或者蒂部距離宮頸口較遠、位置較深時,可能不會出現明顯的接觸性出血。然而,如果息肉較大或者位置表淺,在同房時碰觸到,就可能會出現血性白帶以及陰道流血的情況。
另外,宮頸炎也是可能導致接觸性出血的一個原因。嚴重的宮頸炎癥,由于宮頸糜爛面較大,同房后也可能發生少量陰道流血或血性白帶。
除了上述兩種情況,還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導致接觸性出血。比如,初次性生活時所引起的處女膜撕裂、粗暴的性交損傷導致的陰道粘膜撕裂等外傷性出血。此外,如果在分娩、引產或流產時發生宮頸撕裂而未及時進行手術修補,日后當瘢痕組織攣縮時,宮頸粘膜外翻也可能引起接觸性出血。
當然,我們也不能忽視宮頸癌的可能性。畢竟,接觸性出血確實是宮頸癌的一個早期癥狀。那么,如何判斷接觸性出血是否由宮頸癌引起呢?這就需要我們及時到正規醫院進行專科醫生的檢查。在檢查過程中,醫生可能會實施細胞學篩查,如TCT(液基細胞學檢測),必要時還會接受進一步的組織學檢查,如陰道鏡檢查、宮頸活檢、宮頸錐切術等。通過獲得細胞、組織標本后進行病理學檢查,我們才能明確是否為宮頸癌。
除了宮頸癌之外,如果出現了接觸性出血的癥狀,我們還要警惕其他可能的婦科疾病。因此,及時就醫、進行專科檢查是至關重要的。同時,我也要提醒大家,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定期的婦科檢查,是保護我們身體健康的重要措施。
最后,我想再次強調,有接觸性出血并不一定就是宮頸癌。面對這種癥狀,我們既要保持警惕,又要避免過度恐慌。及時就醫、科學檢查,才是我們應對健康問題的正確態度。希望每一位女性都能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定期進行婦科檢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