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歐友圖、賽爾布德)當古老史詩遇上現代舞臺,當傳統技藝碰撞創新體驗,在第 18 個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和布克賽爾縣委宣傳部、和布克賽爾縣文體廣旅局、和布克賽爾縣博物館等多部門聯合打造 “文物煥發新活力 綻放新光彩” 主題盛宴,以非遺展演、互動工坊、普法課堂三大篇章,搭建起文化遺產與當代生活對話的橋梁。
活動首日,和布克賽爾縣江格爾宮化作非遺藝術的殿堂。國家級非遺項目江格爾說唱以雷霆萬鈞之勢開場,藝人手持說唱樂器,用跌宕起伏的韻律重現草原英雄傳奇;長調民歌悠揚婉轉,歌聲穿透穹頂,勾勒出廣袤草原的壯美畫卷;祝贊詞激昂有力,字句間承載著對豐收、和平的美好祈愿。現場近百名觀眾或凝神聆聽,或跟拍記錄,雷鳴般的掌聲十余次響徹場館,將活動氛圍推向高潮。
在 “非遺零距離” 互動體驗區,傳統文化完成從靜態展示到動態體驗的華麗轉身。奶制品工坊內,新鮮牛奶在游客手中經熬煮、攪拌,凝結成金黃奶疙瘩,濃郁奶香彌漫全場;刺繡、服飾制作臺前,非遺傳承人手把手傳授 “盤金繡”“掐絲繡” 技法,絲線在指尖翻飛,綻放出絢麗紋樣;馬具制作區更是人氣爆棚,游客圍觀匠人雕琢皮革、鑲嵌銅飾,一位體驗者感慨:“原來一副精致馬具要歷經鞣制、雕花等 20 多道工序,每一處細節都是匠心!”
普法宣傳環節以 “寓教于樂” 的形式深入人心。和布克賽爾縣博物館講解員化身 “文化使者”,結合本地文物保護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知識競答環節中,“發現文物該如何上報?”“破壞文物需承擔哪些責任?” 等問題引發熱烈搶答,實現文物保護知識從 “單向灌輸” 到 “主動學習” 的轉變。
“我們希望通過‘可聽、可看、可觸、可學’的多元形式,讓文化遺產真正‘活’起來。” 和布克賽爾縣博物館館長在采訪中表示,后續將依托縣域文化資源,推出 “非遺研學游”“數字文物展” 等創新項目,持續探索 “文化 +” 融合路徑,讓歷史文脈在新時代煥發蓬勃生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