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與非遺共舞,讓千年非遺點亮時代星空,2026“芳華自在·錦繡中國”全國非遺晚會暨非遺經濟創新交流研討會由中國商業文化研究會主辦,將于2026年在北京舉辦。
全國非遺晚會以“天地人和·錦繡傳承”為主題,將首次以“新思想、新創新、新經濟、新非遺、新傳承”為核心創作理念。非遺經濟創新交流研討會則將匯聚文化產業決策者、經濟學家、非遺傳承人、品牌創新者及投資機構,圍繞“五新”理念展開深度對話,共同探索非遺資源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有效路徑,構建以非遺為內核的可持續經濟新生態。
晚會亮點:新思想引領,點亮非遺前行之路
在新時代背景下,本次晚會將深入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所蘊含的新思想內涵。通過精心編排的節目和深入淺出的解讀,展現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與當代社會價值觀相契合的部分。這些新思想將如同一盞明燈,照亮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現代社會傳承與發展的道路,讓觀眾深刻認識到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是歷史的遺產,更是當代社會發展的重要精神財富。
新創新賦能,激活非遺無限活力
2026年的晚會將聚焦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新表現形式和傳播方式。一方面,鼓勵非遺傳承人在傳統技藝的基礎上進行大膽創新,將現代科技、時尚元素與非遺巧妙融合。例如,利用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技術打造沉浸式的非遺體驗場景,讓觀眾仿佛穿越時空,親身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或是將非遺元素融入現代設計,推出一系列既具傳統韻味又符合現代審美需求的文創產品。另一方面,晚會將借助新媒體平臺的強大傳播力,通過直播、短視頻、社交媒體互動等多種方式,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讓更多人能夠領略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新之美,吸引年輕一代關注和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
新經濟助力,推動非遺產業發展
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要傳承,更要發展。本屆晚會將積極探索非遺與新經濟的深度融合,為非遺產業的發展注入新動力。通過搭建非遺產業交流與合作平臺,邀請企業界、金融界等各界人士參與,共同探討非遺產業的發展模式和創新路徑。同時,還將組織非遺項目與相關企業進行對接洽談,促進非遺資源的轉化和利用,推動非遺產業實現規模化、專業化、市場化發展,讓非遺成為鄉村振興和文化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新非遺綻放,展現多元文化魅力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一些新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不斷涌現,它們在傳承傳統的基礎上,結合當代生活和文化需求,展現出獨特的魅力。2026年的晚會將把目光聚焦于這些新非遺項目,為它們提供展示的平臺。無論是具有現代科技感的傳統技藝創新,還是反映當代社會生活習俗的文化實踐,都將在晚會上一一呈現,進一步激發公眾對非遺保護和傳承的熱情。
新傳承啟航,培育非遺新生力量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離不開新一代的接力。今年的晚會將特別關注非遺傳承人的培養和新生代力量的崛起。通過設置專門的環節,展示年輕一代非遺傳承人的風采和他們在傳承過程中的創新實踐。此外,將鼓勵社會各界積極參與非遺傳承,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全民共享的非遺保護和傳承新格局。
2026“芳華自在·錦繡中國”全國非遺晚會全方位、多層次地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的新風貌、新機遇和新挑戰。本場晚會由中國商業文化研究會非遺傳承文化發展研究工作委員會承辦,藝世緣(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中心、精彩時空欄目協辦,由張俊勇擔任總制片人兼總策劃,王苗桐擔任導演,王飛擔任編導,張琳擔任藝術總監。
此次“芳華自在·錦繡中國”全國非遺晚會,不僅是一場視聽盛宴,更是推動非遺從“活起來”到“火起來”、從文化保護到價值創造的關鍵一躍。它將以“天地人和”的宏闊視野與“錦繡傳承”的使命擔當,搭建一個思想激蕩、產業對接、成果展示的高端平臺,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永續傳承與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非遺晚會各項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中。
責任編輯:韓璐(EN05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