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工業史是一段令人驚嘆的歷史,既有最前沿的工程成就,也充滿了荒謬的戰略決策。想舉例?數不勝數。早在1944年,德國就已經具備制造原子彈的能力,但卻一次又一次地做出錯誤的管理決策,最終只造出了一個原子反應堆。又比如德國在火箭武器研發方面的成果——他們率先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批防空導彈,但卻沒有推動這些武器的量產,反而把大量資源浪費在對英國進行毫無意義的V-2導彈轟炸上。
德國在噴氣航空的發展上也是類似的故事。他們是世界上第一個制造出量產型噴氣戰斗機 Me 262 的國家,但卻在元首荒唐的命令下將其當作平庸的強擊機來使用。
德國的另一個“世界第一”成就,是他們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架噴氣式轟炸機——Arado Ar 234 Blitz(閃電)。
許多該型飛機還有四發引擎的版本。
說實話,德國在二戰期間其實也制造了不少實用的轟炸機,比如 Junkers Ju 88、Ju 87、Heinkel He 111、Dornier Do 系列等等。雖然它們可能達不到美國同類轟炸機那樣的傳奇地位,但德國原本就不擅長戰略轟炸,這也促使他們轉而開發 V-1 和 V-2 導彈用于攻擊英國本土。
與此同時,德國手中其實握有一個極具突破性的發動機:世界上第一款量產的燃氣渦輪噴氣發動機 Jumo-004,推力達 900 千克。值得注意的是,德國人在1942年就開始組裝這款發動機了,但直到1944年才建立起初具規模的生產線,這并不是因為技術困難,而仍是優先級選擇上的失誤所致。相比之下,蘇聯僅用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成功量產了基于英國羅爾斯·羅伊斯“尼恩”(Nene)發動機的噴氣發動機。
不過到了1944年,Jumo-004 的產量終于穩定,達到了每月1200臺,而從1940年開始研發的 Arado Ar 234 Blitz 也終于獲得了“出道”機會,成為了世界上第一架噴氣式轟炸機。
這款飛機的設計頗具看點。首先,它是最早一批大量使用彈射座椅系統的量產飛機之一。此外,它配備了相當先進的自動駕駛儀、瞄準系統和發動機控制系統。
該機最大可攜帶1500公斤的炸彈,即便如此,它在速度和飛行高度上仍遠超大多數敵方截擊機。兩臺 Jumo-004 發動機可使其達到每小時 740 公里的飛行速度。相比之下,當時最快的戰斗機之一——P-51“野馬”,最高時速也不過 704 公里。
武器方面,飛機安裝了一組由潛望鏡遙控瞄準的 20 毫米 MG 151 航炮。
值得一提的是,與傳統轟炸機不同,Ar 234 的機組人員只有一人。
然而到了 1944 年該機開始量產時,昔日德意志空軍(Luftwaffe)的輝煌已蕩然無存。東線戰場上,蘇聯已經培養出整整一代經驗豐富、技藝高超的飛行員,專擅擊落德國王牌。
而在西線,形勢更為嚴峻。德軍戰斗機部隊不僅要面對盟軍戰機,還要日復一日地攔截如潮水般的“空中堡壘”轟炸機群。
因此,等到 Ar 234 閃電問世時,德國空軍的處境已十分惡劣,而這款飛機成了當時唯一一款能在盟軍全面空中制霸下完成作戰任務的德國轟炸機。
Blitz 最具代表性的戰斗任務是轟炸萊茵河上一座尚未被毀的橋梁。而在 1944 年 8 月 2 日,飛行員埃里希·佐默中尉駕駛 Ar 234 執行了極具戰略意義的偵察任務,拍攝下了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后的大規模集結畫面,從而揭示了對德國來說幾乎是災難性的形勢。此前數日,德軍對盟軍登陸規模仍一無所知。
值得注意的是,憑借其飛行高度和速度,佐默的這次航拍任務幾乎毫發無傷地完成。
容克斯發動機公司(Junkers Motoren,亦稱Jumo),Jumo-004
Ar 234 的作戰表現讓德國人大為振奮,德國空軍高層甚至曾決定將所有轟炸機中隊換裝該型飛機。但德國的投降最終使這一計劃化為泡影。
總體而言,在二戰末期,德國成功研制出了當時最優秀的前線轟炸機之一,甚至可能是最強的。它一直是盟軍最難擊落的目標之一,直到 1945 年 5 月德國戰敗為止。
戰后,蘇聯繳獲了兩架 Ar 234,并將其修復至可飛行狀態。不過由于 Jumo-004 發動機已顯落后,該項目最終未被蘇聯采用量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