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東時間2025年6月13日,據多家媒體報道,知名家居裝飾連鎖店At Home正面臨嚴峻挑戰。這家總部位于得克薩斯州、在全美擁有約200家門店的公司,因難以應對美國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正準備在未來幾天內申請“第11章”破產保護,首批約20家門店或將關閉。
破產危機:首批20家門店面臨關閉
此次破產申請將隨之而來的是首批約20家門店的關閉,而隨著公司進入司法程序,未來可能還有更多門店面臨倒閉。據悉,At Home已于5月15日錯過了關鍵的利息支付,公司需要在6月30日之前制定出未來的發展方案,其中申請破產保護是潛在選項之一。
作為宜家(IKEA)和HomeGoods等實體店以及Wayfair等線上品牌的競爭對手,At Home于2021年被私募基金Hellman & Friedman以28億美元收購。該連鎖店在美國40個州運營著250家門店,銷售涵蓋從30美元的地毯到450美元的休閑椅等中低端家居裝飾品。
然而,根據全球數據(GlobalData)董事總經理兼零售專家尼爾·桑德斯(Neil Saunders)的看法,At Home的產品未能真正打動消費者。桑德斯直言:“他們債務纏身,門店也缺乏特色,在價格和商品種類方面,更是被宜家和HomeGoods等連鎖店完全超越。”他補充道,公司在申請破產保護后可能會尋求關閉更多表現不佳的門店,但他也謹慎表示:“這還有待觀察。”
特朗普關稅:壓垮At Home的“最后一根稻草”?
早在4月中旬,關于At Home破產的傳聞就已經開始流傳。當時有報道指出,該公司已深陷超過20億美元的債務危機,并受到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關稅政策的嚴重沖擊。
At Home的大部分庫存都來自中國。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可能迫使該公司承擔更多債務,或者提高其本已對價格敏感的商品價格。目前,中國制造的產品正面臨30%的關稅。
據彭博社報道,At Home自2023年末以來一直在嘗試減少對中國供應商的依賴,近期也積極與印度制造商建立合作關系。然而,這種供應鏈的調整需要時間,零售專家也長期警告,品牌很可能將上漲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與此同時,印度目前正與美國官員協商,希望取消一項目前暫停征收的26%關稅。
疫情紅利消退:家居零售業的普遍“寒冬”
At Home并非唯一一家陷入困境的家居零售商。回顧2020年至2021年疫情封鎖期間,家居裝修零售商曾迎來一段銷售熱潮,居家隔離促使消費者掀起了一波家居重新裝修的浪潮。
然而,由于多年來的通貨膨脹影響,消費者手頭變得更緊,不得不削減非必要性開支。債務風向標(Debtwire)全球信貸研究主管蒂姆·海恩斯(Tim Hynes)向《每日郵報》透露:“盡管通脹有所緩解,但整體物價水平仍顯著高于疫情前。消費者已明顯地從家居用品等非必需品轉向生活必需品和體驗型消費。”
Hellman & Friedman公司拒絕對此事發表評論。At Home方面也未回應置評請求。
THE END
編輯:Da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