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大IP和流量明星加持的劇集,在如今的熒屏上還能搶占一席之地嗎?
幾天前,我們面對這個問題可能還會猶豫。而現在,我們從一部作品中得到了肯定的答案。它就是程力棟編劇并執導,牛駿峰、聶遠、于震、王力可等主演的年代革命劇《我叫張思德》。
在千軍萬馬的人民軍隊中,最高職務只擔任過班長的張思德,本應是一名默默無聞的“小人物”。可是他的犧牲卻能夠引起中國共產黨最高領導人毛澤東為他發表一篇演講,并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這說明了精神之可貴、信仰之可貴。
與張思德“小人物”體現大精神相似,“小片子”《我叫張思德》也展現出了超越體量、超越預期的大能量。
該劇總制片人、四川星空影視總經理徐捷表示:“從該劇創作之初,團隊就明確了理直氣壯講信仰,堂堂正正說奉獻,真情實意抒情懷,跌宕起伏鑄傳奇的創作要求和敘事原則,力求通過張思德短暫而光輝的一生,詮好釋‘為人民服務’精神的永恒力量。”
《我叫張思德》雖然沒有大IP和流量明星的加持,但它自身有著強大的精神感染力。隨著劇集的播出,劇中角色的人格魅力漸漸成為了最大的IP,演員們也因為被認可、被喜愛而帶上了流量。
劇中的張思德(牛駿峰 飾)并沒有一上來就以“為人民服務”來要求自己、規范自己。主創有意回避了歷史人物改編劇可能存在的說教感。他們更注重用小事體現張思德助人為樂的品性,讓觀眾自己去確認一個事——他身上有“為人民服務”精神的根。
當觀眾確認了這個根的牢固,就會順著兩集一個大事件的敘事節奏,看到那由根而生發、長大的參天大樹。主創沒有對張思德的事跡進行羅列式還原,而是細膩描繪了這個略帶懵懂的少年的一步步成長、蛻變,從而挖掘出“為人民服務”精神的根脈所在,以及一種良好的品性是如何被錘煉成一種信仰的。
劇集的大能量,正來源于對主角精神意志的錘煉。中國人大都有善良的一面,可如果這份善良經受不住錘煉,那自然不會上升為精神、信仰。
劇中的張思德在前期是很淳樸的心境。比如他勇闖金城寨的時候,內心也是本能地害怕。只不過他想到一個法子,把注意力放在牢記地形和火力配備上,從而轉移了這種害怕。
而到了劇情后期,經歷過饅頭嶺、反六路圍剿等戰役,經歷過長征路上的各種艱險,他的淳樸心境上升成一種堅定的信仰。助人為樂的品性也漸漸升華為“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此時再面對各種危險與生死,張思德內心的支柱就顯得十足堅定,毫不動搖。
飾演者牛駿峰,因為準確地詮釋出張思德從少年到戰士的蛻變,得到業界的高度評價。
因為入戲,張思德的能量留在了牛駿峰身上。真正的好演員,不是帶著流量去把每個角色都演成自己,而是通過塑造充滿人格魅力的角色來獲得自然流量。這也是《我叫張思德》帶給所有年輕從業者的一個啟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