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我們都是收信人。在踐行重要回信精神的生動實踐中,我再度重拾云南90后彝族女作家蘇鈺琁的長篇歷史小說《七日》。文本為我們呈現的是新中國成立初期西南邊疆民族工作的壯麗凱歌,剛好契合總書記回信這一暖心事件,主人公那如磐誓言和灼灼紅心透過文字的光閃爍心間。
《七日》是云南省作協獻禮建黨100周年的作品。講述了1950年思普區各族頭人響應黨中央號召進京參加國慶一周年觀禮,返回后召開普洱專區第一屆兄弟民族代表大會,建立民族團結誓詞碑,接續在西盟召開阿佤山各民族團結保家衛國大會、壘石盟誓、西盟區政府失守等歷史事件。作品根植于西盟真實的自然和社會環境,通過對主人公李保堅決拒絕權、色、錢誘降而被活埋的悲壯故事,深刻揭示了新中國成立初期邊疆民族工作的復雜艱辛和少數民族同胞一心向黨所經歷的坎坷曲折。
西盟“一步千年”的跨越發展史,就是一部黨領導邊疆各族人民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取得輝煌成就的壯麗史詩?!镀呷铡匪鰞热莅l生在我工作、生活的佤山。我對《七日》中所講述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相關史料了然于心。文中所述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與西盟民族團結盟誓塔,是云南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中彌足珍貴的紅色基因及優良革命傳統的集中體現,是云南最具紅色革命歷史和民族團結進步基因的實例,是邊疆各族人民與黨和國家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歷史見證,是中國共產黨成功解決民族問題的光輝典范。不僅有文學價值,亦有史料價值,值得探究。文本以國慶一周年觀禮代表傈僳族頭人李保被哄騙、挾持到國民黨殘匪邊境駐地的七日為線索,向讀者鋪開一組西盟紅色事件和人物的速寫,將西盟慷慨悲壯的革命抗爭史濃縮在七日里所發生的七個章節中進行敘寫,同時倒敘、插敘出許多與之相關的歷史事件。
起伏的群山,縱橫的河流,遙遠的佤山,邊疆大地上升騰著英雄兒女保衛河山的不屈斗志;滄桑歷史,崢嶸歲月,民族團結誓詞碑上鐫刻著各族人民一心向黨的錚錚誓言。新中國成立初期,思普大地上曾發生過兩次盟誓:一次是普洱紅場的剽牛盟誓,一次是西盟佛殿山埡口草坪的壘石盟誓。錚錚誓言鐫刻在被歲月斑駁的石碑上,印證著邊疆各族人民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顆顆紅心。
2024年6月,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盟誓代表后代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匯報當地各族群眾在黨的領導下過上幸福生活的情況,表達牢記誓言跟黨走、為民族團結和邊疆繁榮發展貢獻力量的決心。9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給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對他們予以親切勉勵并提出殷切希望。
再讀《七日》,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言猶在耳,激勵邊疆各族干部群眾更好賡續先輩精神,一心向黨、團結奮斗,以實際行動共守祖國疆土、共建美好家園,讓民族團結進步之花越開越絢爛。
作者:蘇然(作者系云南省作協會員)
轉載請注明來源《民族時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