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和朋友聊起來,人在戀愛里好像總會自動開啟對標模式,習慣性地把他人戀愛的經驗代入到自己目前正在經歷的感情中,就很容易產生“對號不入座”的落差感。
朋友說:“后來我們把這件事攤開了說過,發現我們都不是那種儀式感極強的人,不會在乎情人節是否送禮物,也不愿意在每個大眾都在慶祝的所謂戀愛節日里投入過多,我們達成了共識,即使情人節不送禮物,也并不會感到生氣,付出不應該被限制。”
我們時常將他人對戀愛的態度當作是自己在戀愛中應該做到的“標準”,像個偽人一樣學習“應該如何戀愛”,紀念日要大張旗鼓地準備禮物,要偷偷藏著浪漫,驚喜是必要準備的,回禮才會讓彼此的付出不相上下。完美的戀愛需要通過完美的模板來構造,于是我們漸漸忽略了自己的需求,慢慢忽略了對方的心意,直到發現那些別人戀愛“成功案例”的秘密不是完美的戀愛模板,而是找到了彼此都認可且舒適的戀愛方式。
我們可以跳出慣性思維,習慣在大眾都極力追捧的日子里過平常的一天,周末的咖啡廳和圖書館也一樣可以是約會的地點,弱化付出與回饋方的角色,地位平等才是相處舒適的平衡點。
戀愛不過是和舒服的人做舒服的事情,過舒服的生活,在舒服的方式中感受被愛的安穩。
因為世俗的戀愛模板并不是我們對愛的準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