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戰術海豚
伊朗這次要認真起來了。
綜合多家伊朗媒體的報道,當地時間6月18日深夜,伊朗向以色列發射了新型導彈。這個消息很快被以色列方面證實,因為以色列上空出現“奇異天象”,顯然是導彈在突破大氣層以及“再入”時留下了造型奇特的軌跡云。
(伊朗人對這枚導彈形成的獨特軌跡云相當興奮)
隨后俄衛星網報道,伊朗此次使用了“泥石”中程彈道導彈對以色列發動了打擊。這款“泥石”導彈,英文“Sejjil”也被翻譯為“塞吉爾”導彈或“泥石流”導彈,是伊朗為數不多的射程達到2000公里的兩級固體燃料導彈,可以說是目前伊朗“最神秘”、“威力最大”的中程彈道導彈,其有效荷載為750千克,毀傷能力突出。比這款導彈射程更遠、載荷更強的,就只剩下伊朗的運載火箭了。
(對比左側射程800公里的“基亞姆”導彈,“泥石”導彈的尺寸大得多)
對比采用單級固體燃料推進、射程1400公里的“法塔赫-1”高超音速導彈,“泥石”導彈顯然更有威懾力。其彈頭采用雙錐體的造型,很可能具備高超音速打擊能力。按照伊朗的說法,這款導彈從伊朗腹地發射后,只需要7分鐘就能抵達特拉維夫的上空,而且其不但可以以垂直發射,也可以傾斜發射,讓外界難以捉摸其發射位置和初始彈道 。
(按照伊朗的說法,這款導彈具備多種發射方式)
盡管以色列媒體報道稱,“伊朗的所有導彈都被攔截”,但這種說法遭到了不少質疑。按照伊朗方面的說法,伊朗用這款導彈“打擊”了以色列摩薩德總部、以色列軍事情報局總部以及多個空軍基地,“掌控了以色列空域”,伊朗的意思很明確,顯然是導彈命中了目標。
另外,從以色列上空的軌跡云可以看出,伊朗的這枚導彈在發射后穿過大氣層時,和空中冰晶摩擦,形成了一片扇形“軌跡云”,這和運載火箭形成的軌跡云很類似。但在以色列上空出現時,該導彈形成的軌跡云扇形角度“變銳角”,說明當時飛行速度不低。
(這張照片可以看到以色列發射的防空導彈似乎成功攔截了伊朗的導彈)
能形成這種造型軌跡云的,大概率是高超音速導彈,或非高超音速導彈在大氣層外機動所形成的,可見當時的飛行速度不低。而有畫面顯示,彎彎繞繞的煙跡和伊朗導彈形成的“扇面”重合,似乎是以色列發射的防空導成功攔截了伊朗的這枚導彈,但單從畫面上無法證實這彎彎繞繞的煙跡是否是以色列攔截彈的。
無論如何,伊朗已經將“壓箱底”的大殺器拿出來對付以色列了,能給以色列造成多大損失,就看這“一搏”了。有評論認為,伊朗如果早點兒拿出這款導彈,對以色列發動一次大規模的“高超音速導彈洗地”,可以讓以色列“清醒過來”,不敢再對伊朗發動進攻,但現在才掏出這款導彈,而且使用的并不密集,多少有點兒晚了。
(這種伊朗“大殺器”再不用,怕就沒機會用了)
只不過,從伊朗角度看,很容易理解伊朗為何會在此時搬出導彈:此前的導彈襲擊沒能遏制以軍的攻勢,需要“加碼”了。另外,以色列對哈梅內伊出手,襲擊了哈梅內伊藏身的區域,美軍也派軍機重返中東,準備對伊朗“開團”,這種“大殺器”現在不用,未來可能就沒機會了。至于為何只發射這幾枚,很可能是因為這款導彈伊朗自己的庫存也不多。有消息稱,一枚“泥石”導彈的造價就達50萬美元,被制裁這么多年的伊朗,大概率搞不出太多,只能當“殺手锏”來用。接下來就看以色列在遭遇這輪打擊后,能否讓其清醒,否則伊朗能掏出的大威力導彈真就沒剩多少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