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熱帶雨林產業生態,耐心資本賦能產業“化學反應”。
6月19日,武漢市“建設支點 當好龍頭”主題報告會“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在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上當好龍頭”專場活動舉行。長飛光纖副總裁聶磊,湖北九峰山實驗室工藝中心總經理柳俊,武漢金控集團黨委委員兼副總經理、江城基金董事長程馳光,分別從企業、實驗室、投資機構等視角,講述了如何助力武漢加快推動“三個優勢轉化”、重塑新時代武漢之“重”,在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中當好龍頭、走在前列的故事。
長飛光纖:集聚人才就是鎖定未來
作為“起飛”于武漢、“發光”于武漢的企業代表,長飛光纖走出了一條以人才賦能自主創新、領跑世界的堅實之路。自2016年以來,長飛光纖連續9年在光纖預制棒、光纖、光纜市場位居全球第一。
長飛光纖副總裁聶磊表示,人是創新創造的主體,也是創新創造的目的,留住人才就是鎖定未來。在長飛光纖,獲得國家級人才稱號的領軍人才超過10人,技術拔尖人才超過50人。
如何實現“人盡其才”?長飛光纖秉承從理論到應用,創新培育卓越工程師人才。
去年,長飛光纖牽頭建設了武漢光纖光纜產業創新聯合實驗室,這艘以企業研究院模式打造的創新旗艦,配備了研發大樓、測試驗證基地及產業化生產基地,匯聚400余位行業頂尖科技人才與資深專家,成為名副其實的“追光者大本營”。
5月30日,在長飛光纖成立37周年之際,長飛大學正式揭牌,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企業所需的人才培養資源平臺,構建企業內生的能力成長源泉,實現組織和人才的主動成長,以人才之力助力公司戰略目標達成。
聶磊介紹,創新聯合實驗室如同一個強大的引力場,瞄準產業細分領域的關鍵瓶頸——從增益光纖、傳像光纖到有源光纜、波分復用多模光纖,不斷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目前,實驗室已完成多項突破,多模光纖突破數據中心800G短距離傳輸瓶頸,萬瓦級高功率激光傳輸技術解鎖工業加工新場景,高分辨率超細徑傳像光纖推動醫療成像邁向高清時代。
跋涉“無人區”,闖關“深水區”。秉持“商用一代、儲備一代、預研一代”理念,在下一代新型空芯光纖領域,長飛光纖完成了全套關鍵原材料自研能力搭建,全面攻克了空芯光纖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發出覆蓋多場景的系列化空芯光纖產品,技術水平處于全球第一梯隊。
九峰山實驗室:構建熱帶雨林產業生態
2021年成立的九峰山實驗室,是湖北十大實驗室之一,以建設先進的化合物半導體研發和創新中心為愿景。九峰山實驗室工藝中心總經理柳俊介紹,實驗室全力探索以硬科技平臺帶動產學研生態協同創新的有效路徑,逐步形成了以中試平臺為基礎、技術成果為核心、科研產業復合型人才為支撐的“兩創”融合發展全新范式。
柳俊表示,實驗室擁有化合物半導體領域最先進、最大規模的科研軟硬件平臺,通過構建熱帶雨林生態,高效配置資源引領產業聚集。作為上游伙伴的“聯合研發平臺”與“驗證中心”,實驗室將產業工藝訴求導入上游,推動國產裝備材料的驗證與躍升;充分發揮“研發到產業橋梁”作用,依托集成光電子絕對優勢,孵化中游補強光谷光電子核心產業生態;依托強大的技術磁場和創新生態,已牽引帶動30余家半導體企業扎堆光谷,帶動產值超百億元。
截至目前,九峰山實驗室已成為300多家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的“創新空間站”,承載200多項合作項目,實現全產業鏈垂直整合研發與協同攻關。面向產業需求,成功研發全球領先的8英寸硅光薄膜鈮酸鋰光電集成技術,單片集成光電收發帶寬提升5倍,為全球集成度最高的光電芯片,支撐AI算力與數據中心升級;誕生全球領先的硅基異質集成芯片出光技術,構建光電子集成芯片領域優勢;成功下線高精密光柵晶圓,填補國內工藝空白;支撐合作伙伴開發出高性能光選擇開關模塊,國內市場占有率超40%……
江城基金:耐心資本賦能產業“化學反應”
梯度培育創新型企業,賦能新質生產力躍升發展,耐心資本這條紐帶,往往會與產業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武漢金控集團黨委委員兼副總經理、江城基金董事長程馳光娓娓道來。江城基金的成立,源自湖北集成電路產業基金。
“十年前,國內半導體產業‘缺芯少魂 ’。站在國家戰略高度,武漢啟動建設國家存儲器基地,湖北集成電路產業基金是出資平臺之一。”程馳光說,“該基金累計投資武漢集成電路產業443億元,重點支持了本土重點半導體企業發展,助力武漢成為全球半導體存儲領域重要基地。”
2024年,武漢市委、市政府改革武漢產業基金,以湖北集成電路產業基金為基礎,統籌市內集成電路產業相應資產,組建了全新的江城基金。在武漢市產業基金管委會指導下,依托武漢金控集團綜合金融服務優勢,江城基金參與新設基金6只,投資各類科創企業14家,金額21.72億元。與此同時,江城基金積極對接國內各類管理人,與中芯聚源、國科資本、優山資本等10余家機構達成合作,重點梳理本土創業大賽獲獎項目、產業資本孵化項目等優質項目。
程馳光介紹,這些項目都屬于早期、小規模、硬科技的創新領域。江城基金投資團隊實地走訪了98家企業,完成立項30余個、進入投資決策程序13個、形成協議交割5個。上述項目總投資3730萬元,單個項目投資額控制在300萬左右,囊括芯片設計、材料、零部件、先進封裝等多個方向。
這意味著,江城基金的投資策略,正逐步從簡單“投企業”到聚焦“育土壤”、從“短期見效”到“長期主義”、從“資金驅動”向“生態構建”理念轉變。程馳光表示,江城基金將繼續圍繞鏈主企業延鏈補鏈,適時引進相關企業在漢落地,助力武漢打造半導體產業生態圈。同時,持續實施“十億百企創投計劃”,自今年開始,以3年為一輪,累計出資10億元,每年投資100家本土科創種子企業。
“我們希望做‘時間的朋友 ’,通過這種接續投資機制,在未來力爭培育出20家專精特新企業、5到8家上市后備企業、1到3家上市公司,支持科創企業從源頭孵化到上市資本化全過程,不斷補足武漢種子、天使、創投等階段市場化投資短板,以實際行動加大對優質科創企業的培育扶持力度,為湖北加快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和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貢獻‘耐心資本’的力量。”程馳光自信地說。
編輯丨胡馨月
編審丨劉定文
新浪微博|@支點財經
地址|湖北·武漢·楚天傳媒大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