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城區金融街街道京畿道社區,一段跨越十五年的“手語閨蜜”情,成為鄰里間口口相傳的佳話。今年76歲的樓門長邢海泉,用堅持與愛,悉心照顧聾啞鄰居崔希茹,用無聲的守護點亮了對方的人生。
2010年,剛從民政系統退休不久的邢海泉搬進京畿道社區,并很快投身社區志愿工作。一次,天生聾啞、獨居的崔希茹因房屋問題與兄弟姐妹發生矛盾,來到社區傾訴。但溝通的障礙讓社區工作人員急得出了滿頭的汗,有人就想到了熱心且精通手語的邢海泉。邢海泉得知消息后,立刻趕到社區充當起了翻譯。
在耐心“傾聽”崔希茹的“訴說”之后,邢海泉了解到這位老姐妹艱難的生活狀況:老伴早逝,兒子身體欠佳,交流障礙讓她連坐車、買菜這些小事都困難重重,生活苦悶壓抑。在邢海泉的貼心安慰下,崔希茹情緒有所好轉。臨走時,邢海泉主動提出:“以后崔希茹有任何事,隨時叫我。”
憑借手語溝通優勢以及她的耐心和熱心,邢海泉逐漸走進崔希茹的內心。在小區里,她時刻惦記著崔希茹,隔三岔五就上門去看望。遇上崔希茹身體不適或家中有事,邢海泉更是跑前跑后。為了不讓崔希茹悶在家里,邢海泉還經常帶著她外出游玩,頤和園、北海、天安門、農貿大集都留下了她們的身影,讓崔希茹擁有了許多從未有過的生活體驗,二人也成了親密無間的“老閨蜜”。
邢海泉不僅是生活玩伴,更是崔希茹生活中的“守護星”。她定期上門檢查水電表和燃氣閥門,還與崔希茹定下“出門帶鑰匙、做飯記關火、看好水龍頭”三條約定,并將提醒貼在玄關和門上。在日常相處中,二人用真心換真心,崔希茹也會在邢海泉鞋帶松時主動系上,外出時關心她是否饑餓,為她買吃的。
邢海泉希望崔希茹不僅能過好小日子,更能融入社區大家庭。每次社區開展活動,邢海泉都會領著崔希茹一同參與。手工制作活動時,二人并肩創作;社區老年運動會上,邢海泉全程陪伴,鼓勵崔希茹參與各項運動。在邢海泉的帶動下,曾經愁眉不展的崔希茹逐漸變得開朗。
面對鄰居們關于照顧崔希茹是否有報酬、是否擔心擔責的疑問,邢海泉總是笑著回應:“能住在一個小區是緣分,她有困難我必須伸手,我愿意照顧這個妹妹。” 而崔希茹則用手語深情回應:“比親姐妹對我還好。希望下輩子我們還做姐妹,我來守護你。”
邢海泉十五年如一日的堅守,不僅詮釋了奉獻精神,成為鄰里守望的典范,更帶動了社區居民互幫互助、關愛特殊群體的良好風氣,讓溫暖在社區中不斷傳遞。
本期來源:北京青年報
戳在看的你,一直都那么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