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超聲速武器的定義,目前看全世界有兩種:
一種是俄羅斯、伊朗、也門標準,非常寬泛,把幾乎一切速度超過5馬赫的彈道導彈都稱為“高超音速導彈”,包括把“匕首”空射彈道導彈算為超音速導彈。按照這個標準,二戰時期的德國V-2飛彈都差一點算高超音速導彈(速度4.8馬赫)。
伊朗和也門所說的“高超音速導彈”,其定義也可能跟俄羅斯的“匕首高超音速導彈”類似,都是指采用了末端制導的近程或中程彈道導彈,導彈關機速度5馬赫以上(射程600公里就能做到),如果再進行末制導,末速可能低至3馬赫左右。
一種是中國標準,相當嚴格,按照我國的定義,“高超音速導彈”是指以5馬赫以上的飛行速度在距地面20~100公里的臨近空間作長時間、高速機動滑翔或動力飛行的精確打擊導彈武器。包括火箭助推可分離機動再入飛行器(MaRV)、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HGV)或吸氣式超燃沖壓發動機。
“高超音速導彈”應該具備較高的升阻比、比較大的初始速度、比較強的機動性能和較佳的生存能力,能夠提供快速響應的遠程高速打擊武器。
例如采用乘波體滑翔戰斗部構型的高超音速導彈,也就是俗稱的“馬超”(督工的震怒!),整體外形呈楔形,頭部尖銳,下表面呈銳角傾斜布置。能夠在大氣層邊緣進行遠距離的跳躍和滑翔。能夠進行尺度很大的橫向機動,普通的制導型彈道導彈不具備這種能力,滑翔+兩次跳躍+側向機動的詭異彈道,會讓敵方的反導系統“抓瞎”。
典型的高超音速武器,應該是中國的東風-17和鷹擊-21導彈,朝鮮的“火星-16B”高超音速導彈,俄羅斯的“鋯石”高超音速巡航導彈,“先鋒”HGV洲際導彈(但大家誰都沒見過實物),以及美國陸軍的“暗鷹”遠程高超音速武器。
關于各種高超音速導彈的區別,這張圖一目了然,說得明明白白。
圖片最下方黑色的弧形是地球表面,外面淡藍色的霧化的那一層,是大氣層。從右側靶心向左側斜上方的兩條呈60度角的細線,是地面預警雷達的視界。超出這個視界的,預警雷達都看不到。
最上面的,標有balltic的藍色彈道,是標準的彈道導彈。黃色的繞地球飛行的那個,是FOBS導彈系統,也稱為軌道轟炸器,也就是傳說中的東風-6導彈。
紅色的那個,呈現波浪起伏的水漂彈道,是HGV導彈,也稱為高超音速滑翔導彈,典型的型號是中國的東風-17導彈,當然,東風-17的優勢在于沒有再次彈跳,不打水漂,滑翔全程都在大氣層內飛行。
圖中標有MaRV的紫色彈道,屬于可分離再入機動彈道,它的彈道要比標準的彈道導彈低一些,但頂點也是在大氣層外面,這是標準的帶有末端機動再入戰斗部的彈道導彈。我國的東風-16/21/26都是這種導彈,甚至伊朗和半島北方也有這種導彈。也算是高超音速導彈。
而高超巡航導彈是最下面的綠色彈道,在大氣層內沿地球表面飛行的HCM(高超巡航導彈),典型型號是俄羅斯的鋯石,我國的東風-100勉強也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