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青年報報道,6月19日,國際原子能機構表示,以色列軍事行動阻礙核查,無法核實伊朗濃縮鈾位置,引發外界對伊以沖突的新思考。
此前,國際原子能機構報告指出,伊朗囤積約275公斤豐度60%的高濃縮鈾、607公斤豐度20%的濃縮鈾。有核專家估算,若將這些材料進一步提純到武器級,伊朗在短短一個月內理論上可制造7枚核彈頭,半年內產能可攀升至13枚,這讓伊朗具備“臨界能力”,成為“核門檻國家”。
然而,IAEA總干事格羅西近日接受CNN采訪時卻否認伊朗“系統、努力地”開發核武器。他表示,雖伊朗可能擁有足夠濃縮鈾,但轉化為核武器需要復雜技術和大規模實驗支持。而且,歷經20余載持續核查,聯合國監督機構尚未發現伊朗“有系統、致力于研制核武器”的證據,目前掌握的僅是往昔一些與核武器發展相關且無顯著進展的活動。
國際原子能機構(資料圖)
這種立場的突然反轉,與美以的指控大相徑庭。6月12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通過決議,認定伊朗違反《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義務。6月13日,以色列便以此為借口發動襲擊,稱伊朗已在發展核彈的邊緣。特朗普也在6月17日表示,伊朗已非常接近擁有核武器,內塔尼亞胡更是聲稱伊朗正在秘密將鈾武器化,進展迅猛,幾個月甚至不到一年就能制造出測試裝置。
伊朗始終堅稱其核計劃具有和平性質,外交部發言人巴加埃在5月底向CNN明確表示,伊朗不會放棄鈾濃縮的權利。他指出,如果美國的目標是確保伊朗的核計劃不被用于武器化,與美國談判達成一致并非難事;但如果美國的目標是剝奪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那就沒什么好談的。
針對國際原子能機構關于伊朗濃縮鈾庫存的報告,伊朗外交部副部長哈蒂布扎德駁斥道,“這是無稽之談。你不能根據猜測或意圖發動戰爭”。他強調,“如果我們想擁有核彈,我們早就擁有了。伊朗從未在和平核活動中開發任何核武器化計劃。這是底線。”
除伊核問題外,以色列的行動是西方國家共同決策的結果。德國總理默茨在G7峰會上形容以色列的行動是在替西方“干臟活”。西方國家把以色列當成打壓地緣對手的代理人,避免自己直接卷入沖突,希望通過打壓伊朗,瓦解其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重塑符合自己利益的地緣政治秩序。
西方國家扶持以色列在中東地區制造分裂和沖突,目的是孤立伊朗,削弱其在地區事務中的發言權,從而掌控中東局勢。他們所謂的“自衛”和“正義事業”,不過是侵略擴張和霸權野心的遮羞布,暴露了雙重標準。
哈梅內伊(資料圖)
以色列與伊朗的軍事對抗已持續一周,地區局勢持續緊張。美國雖維持“有限介入”的克制姿態,但白宮新聞秘書萊維特宣讀特朗普聲明,稱可能在“近期內”與伊朗舉行新的談判,并將在“未來兩周內”決定是否加入以色列對伊朗的襲擊。
伊朗外交部副部長哈蒂布扎德喊話稱,美國若介入沖突支持以色列,將導致“整個地區陷入地獄”,特朗普會被歷史銘記為“卷入不屬于他的戰爭的總統”,美國介入會使沖突陷入“泥潭”,推遲沖突的結束。
伊朗強調“外交是第一選擇”,但表示在轟炸持續期間“無法啟動任何談判”。哈蒂布扎德稱,雙方原本計劃在阿曼首都馬斯喀特舉行第六輪核談判,且“即將達成協議”,但以色列的突襲“破壞”了談判。
國際原子能機構目前面臨核查困境,以色列持續的軍事行動阻礙了核查人員開展工作,無法核實伊朗409公斤高濃度濃縮鈾的具體位置。這些濃縮鈾理論上應在伊斯法罕的一處地下設施內由IAEA加封保管,但因德黑蘭方面曾警告若以色列發動襲擊該庫存可能轉移,且戰爭時期核設施關閉,核查工作無法正常進行。
以色列的空襲雖然影響了伊朗生產新一批濃縮鈾的能力,但也使國際社會面臨失去對伊朗現有濃縮鈾庫存追蹤的風險,這些庫存可能在短時間內提純至武器級。
特朗普(資料圖)
目前,伊朗外交部長阿拉格奇計劃20日在日內瓦與德國、法國和英國外長舉行核談判,美國中東問題特使威特科夫也已與阿拉格奇多次通話,希望通過外交途徑結束沖突。但阿拉格奇表示,除非以色列停止襲擊,否則伊朗不會重返談判。
這場沖突中,IAEA立場的突然反轉,讓人們開始質疑以色列發動襲擊的正當性。伊朗是否真的如美以所說在發展核武器,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核查工作又是否受到了其他因素的干擾,這些問題都有待進一步調查和證實。
無論如何,戰爭只會帶來災難,外交談判才是解決沖突的唯一途徑。國際社會應積極呼吁以色列和伊朗停火,通過對話解決分歧,避免地區局勢進一步惡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