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同學都有自己喜歡的球類運動。這些球的內部是什么樣的?讓我們把它們“一分為二”,一同走進球的內部世界吧!
層層疊疊,各司其職
不同球類的運動規則不同,對球的結構要求也不同。總的來說,運動球類可以根據其結構分為空心球和實心球兩大類。
對于大多數空心球(例如籃球、足球、排球、網球等)而言,它們的內部結構大體可以分為內膽和外殼——內膽提供球的彈性,外殼的各層提供保護、支撐等功能。下面,讓我們以籃球為例,看看它的具體結構是什么樣子的。
通常,籃球內部結構從內到外分為4層——內膽、纏紗、中胎、表皮。
內膽:
籃球比賽中,運動員通過不斷運球(用單手連續拍按或雙手交替拍按由地面反彈起來的球)發起進攻,這就要求籃球要有足夠好的彈性。籃球的內膽如同人的心臟一般,是產生彈性的主力。它將空氣密閉起來,維持球體的氣壓。為了提供較好的彈性,內膽往往采用較為柔軟且富有彈性的橡膠材料。
纏紗:
打滿氣的內膽就像一個圓鼓鼓的氣球,被尖銳物體輕輕一碰就可能爆破。為了保護內膽,人們將紗線均勻地纏繞其上,形成由幾十層紗線構成的纏紗層。一般情況下,1個籃球的纏紗層就需要耗費超過2000米的紗線,紗線的選料為尼龍。如果纏紗層的質量不好,可能會引起籃球鼓包、變形。
中胎:
包好纏紗的內膽雖然彈性十足,但缺乏硬度,這會使其在使用中變形。因此,在兩者外部還需要再增加一層負責維持結構強度的中胎。中胎通常也由橡膠材料制成。
表皮:
籃球的表皮,便是我們平時觀察到的最外層結構。我們的手和籃球反復不斷地貼緊、分離,所以,表皮不僅有保護作用,還需要提供合適的摩擦力,以防籃球在我們手中“滑走”。表皮的材料通常由聚氯乙烯(PVC)、聚氨酯(PU)或牛皮等制成。
籃球中的物理知識
表皮為籃球提供了合適的摩擦力(f)。摩擦力,即互相接觸的兩個物體發生相對運動或者運動趨勢時,阻礙它們產生相對運動或者運動趨勢的力。它的大小正比于兩個物體之間擠壓的力的大小(F)。
f=μ·F
在這個公式中,μ表示摩擦力和擠壓力兩者之間的系數,即摩擦系數。為了使我們在運球、投籃等過程中可以更加靈活地操控籃球,就要盡量減少籃球與手掌之間的相對滑動,增大摩擦力。這也意味著,在互相擠壓的力不變的情況下,籃球與手掌之間的摩擦系數必須足夠大。
那么,如何提高摩擦系數呢?生活經驗或許可以提供答案——你一定可以發現,我們可以在平坦光滑的冰面上滑動,卻很難在粗糙不平的水泥路上滑動。就像前人總結各種物理規律一樣,我們也可以將這種現象進行總結:在一般情況下,粗糙的表面摩擦系數大,光滑的表面摩擦系數小。因此,我們可以觀察到,籃球的表皮具有獨特的凹凸不平的坑洼結構,這便是為了增加摩擦系數、為使用者提供合適的摩擦力而設計的。
許多運動球類誕生之初,它們的結構和用料與如今相差甚遠。人們將科學成果運用到球類的制造中,完善結構、更新用料,并形成了成熟的生產系統,讓我們每個人都能更好地享受運動的快樂。科學與運動都是人類憑借創造力不斷突破自我的過程,向著“更高,更快,更強”的目標不斷前進!
責任編輯|趙青云
運營編輯|趙青云
質量審核 | 王維嘉
圖文來源 | 《知識就是力量》雜志《球球的“內涵”》,撰文/史金陽(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文有刪改,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知識就是力量
現訂購2025年
定價360元
把一整年的知識抱回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