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二十年的中國長安汽車集團告別歷史舞臺,新生的辰致汽車科技集團以獨立央企身份登場,中國汽車央企“三足鼎立”格局初現。6月23日晚間,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辰致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并已完成工商變更登記手續。這引起了行業的廣泛關注。
長安汽車控股股東正式更名“辰致科技”
變更后的工商登記顯示,辰致汽車科技集團注冊資本60.92億元,法定代表人為趙非,經營范圍涵蓋汽車、摩托車及零部件設計開發制造銷售等業務。
長安汽車在公告中強調,此次工商變更不涉及股東持股數量及比例變動,對公司治理及生產經營無影響,也不會導致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發生變化。
此次更名并非孤立事件。6月5日,長安汽車曾公告,其間接控股股東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將實施分立。
官方公告
汽車業務將分立為一家獨立中央企業,由國務院國資委直接履行出資人職責。國務院國資委將分立后的兵器裝備集團股權作為出資注入中國兵器工業集團。
這一調整意味著長安汽車背后的中國長安將不再隸屬于兵裝集團,而是成為與一汽、東風同級別的獨立汽車央企。
這是否意味著,長安汽車的間接控股股東變更為汽車業務分立的中央企業后,其業務布局、人才架構及戰略執行將獲得更穩定的外部環境,值得關注。
長安汽車升級為獨立央企,東風長安合并計劃暫停
此次更名恰逢長安汽車與東風汽車集團合并計劃生變之際。今年2月,兩家汽車央企宣布籌劃重組,引發市場高度關注。
但6月5日東風股份公告明確表示“暫不涉及相關資產和業務重組”,而長安汽車則通過分立升級為獨立央企。
這一變化改變了雙方原有的地位格局。此前業內普遍認為,由于長安汽車的行政級別較低,東風集團將成為重組的主導方。而在長安汽車升格為獨立央企后,其地位已與東風集團平起平坐。
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在2024年度業績說明會上曾表示,汽車央企的戰略重組旨在“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擁有核心技術,引領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變革的世界一流汽車集團”。
他同時強調,相關重組不會影響長安既定的發展戰略,包括品牌和技術規劃以及全球化戰略等。
對于長安汽車而言,升級為獨立央企之后,對于其未來的發展和布局,應該能夠發揮更好的作用和助益。
辰致科技早有布局,“命名”應該并非空穴來風
新名稱中的“辰致”二字并非憑空而來。據中國長安官方微信公眾號顯示,中國長安已布局多家名為“辰致”的企業,包括辰致科技、辰致制動、辰致輕量化等,覆蓋多個汽車技術領域。
科技定位或許凸顯了辰致集團的戰略方向。作為中國長安旗下核心企業,辰致科技已在智能線控底盤領域投入50億元研發資金,形成“重慶+上海+成都”三地研發布局。其產品覆蓋線控制動、線控轉向、線控懸架及輕量化技術。
其中,線控制動產品IBCU制動控制單元將于2025年一季度在長安啟源車型上量產,制動響應時間小于150ms,支持自動駕駛功能。
而且,辰致科技的滑板底盤技術還能實現四輪轉向、橫向行駛等創新功能,計劃應用于物流車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辰致科技已與長安汽車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智能底盤、新能源技術等領域展開深度共建。
辰致集團的獨立,是否標志著中國汽車央企格局從“一汽、東風”雙巨頭并立轉向“三足鼎立”,值得觀察。
本文結語:
隨著工商登記手續完成,這是否意味著,成立20年的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正式告別歷史舞臺了呢?
與之相反,新生的辰致汽車科技集團將以獨立央企身份直接對接國家級資源,統籌兵裝體系內發動機、渦輪增壓器等核心資產,構建閉環供應鏈。
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在股東大會上的表態如今看來頗有深意:重組對于長安汽車未來國際化、全球化、市場化發展更加有利,不會影響長安汽車既定的方針、戰略發展和品牌布局。
最后,本文涉及到的信息來源于車企官方以及權威媒體,僅供參考,具體以官方信息為準。
本文聲明:
本文為車宇世界原創文章,總第11799期,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標注來源的數據及相關資料均為引用。車宇世界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