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之際,浙獅通訊公眾號特推出“黨員風采”欄目,展現黨員獅友對黨忠誠、對獅子會的熱愛,在獅務和服務活動中沖鋒在前,為組織發展和服務社會貢獻力量。希望黨員獅友以先進模范為榜樣,進一步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以實際行動向“七一”獻禮!
我是中國獅子聯會東方獅源服務隊的張幸獅姐,今年是我加入獅子會的第十五個年頭。站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的歷史節點回望,我欣喜地發現:獅子會“正己助人、服務社會”的理念,早已與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在獅友們的躬身實踐中水乳交融。
一、公益,是從“給予”到“收獲”的覺醒
初入會時,我以為公益就是“幫助別人”。十五載俯身服務,讓我觸摸到公益的溫度:它絕非單向施予,而是心與心溫暖的傳遞與回響。
去年深秋,赴湖北大悟山區助學。踏入受助學生家門,迎接我們的常是一盤炒得噴香的小瓜子——山里人待客最隆重的禮遇。即便家徒四壁,他們仍執拗地將這僅有的珍饈,一把把塞滿我們的口袋。那份沉甸甸、帶著體溫的質樸,瞬間灼熱了我的眼眶。在大悟一中的教室,孩子們仰起青春的臉,清澈的眼神里跳動著渴望的光——那是對知識改變命運最純粹的信念。
這些年,我在服務中養成了一個習慣:“多說兩句話”。在上海南站為旅客指路,清晰指明方向后,我總會關切一句:“行李重不重?我幫您搭把手?”或輕聲問:“趕路辛苦,吃過飯了嗎?” 有獅友不解,我說:“既要解燃眉之急,更要遞一份溫情。一句問候,有時和方向一樣重要。”
二、成長,是服務饋贈的意外之禮
擔任隊長時,一次助心活動給我深刻教訓。一個怯生生的孩子蹭到我身邊,小手輕輕拽著我的衣角,小聲說想與我一起做練習。彼時我正忙于接待韓國獅友,焦頭爛額中,下意識匆匆將他推給其他志愿者:“乖,去找那位姐姐。”轉身瞬間,瞥見他驟然黯淡的眼神和僵在半空的小手,我的心像被針猛扎!那一刻我驚覺:服務的核心,永遠是人與人真實的連接,而非冰冷的流程。效率至上,有時會凍傷最熱切的期待。
在這個KPI與內卷的時代,公益需要“慢”的智慧——慢下來,俯下身,感受每一個生命的溫度與呼吸。曾經的我急躁如風,追逐任務進度。正是服務中的一次次觸動,如涓涓細流,悄然打磨我的棱角,教會我珍惜當下,領悟溫柔與耐心的力量。
十五載公益路,我在獅子會累計服務超過3500小時。獅子會塑造了我,身體力行的服務,已將“付出”刻進生命年輪,成為無需提醒的自覺。
公益的價值,不在疊加的數字,而在它多少次悄然叩開心扉,播下溫暖;更在于它讓服務者淬煉出更好的自己。
三、服務,讓平凡日子閃耀光芒
常有人問:“事業家庭已夠忙,哪還有時間做公益?”我的答案是:“將服務的心境,融入生活的縫隙。”用服務心經營家庭,用關愛的眼看待伙伴,讓公益成為一種生活態度。
擔任樓組長二十年,為鄰里排憂解難,便是我的“隨手公益”。為響應黨“為人民辦實事”的號召,我牽頭推動樓道加裝電梯。鄰里因共同目標凝聚的信任,是我最寶貴的人生財富。今年當選居委會黨支部委員,服務讓我在平凡的日子里,真切觸摸到“為人民服務”那份沉甸甸的使命感與榮光。
十五年公益長路,最珍貴的并非獎章,而是生命相遇時碰撞的永恒火花:
是獨居老人硬塞到我手里、燙得握不住的烤紅薯,焦甜香氣混著柴火味直鉆鼻腔;
是留守兒童夾在作業本里、字跡稚嫩畫滿笑臉的賀卡,打開瞬間的純真驚喜;
是培訓課程上,獅友們聆聽時若有所思、眼中閃動認同光芒的神情;
是烈日風雨中,與伙伴并肩服務,汗水浸透衣衫滴落塵土,心中那份踏實的暢快。
正是這些浸潤人間煙火氣的點滴,讓我真正讀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千鈞分量——原來,當我們以生命影響生命,自己的生命也在悄然豐盈。
在黨的104周歲華誕之際,我想說:公益路上的每一個腳印,都是對初心最赤誠的回響。祝福每一位獅友,在服務中,遇見更溫暖、更有力量、更趨光明的自己。
【圖文】:東方獅源服務隊張幸
【編輯】:華煜忠
【初審】:王謙
【復審】:楊日田
【終審】:謝麗紅
文章來自“浙獅通訊”公眾號,多點贊,長關注,常轉發。您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投稿郵箱:lionszjtxs@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