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幾天刷微博看到一段話:30歲前我們總怕錯過;35歲后我們開始怕錯誤。
我想到曾經的自己,年輕的時候我第一段婚姻以為嫁給了愛情。
婚禮上的我含著淚對前夫說:往后余生,請多指教。”
三年后我們離婚了。
我記得我離婚后的第二天在朋友圈發了一段話:恭喜自己,重獲新生。
現在看到周邊的很多朋友也處于半離婚的生活。
我突然意識到一個可怕的現象。
我們80后幾乎都是25-30歲之間結的婚,現在很多都在35歲上下鬧離婚。
這到底是為什么?"
02
結婚就像坐地鐵,錯過了這班,下班就要等很久。
前幾年參加關系很好的同事的婚禮,但是她卻在化妝間偷偷哭了。
她說她哭泣不是感動,內心完全是莫名的恐慌。
"我真的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但所有人都說我該結婚了。"她抹著眼淚說。
那場婚禮辦得華美無,所有人都在夸新娘幸福。
一年半后,她仍然離婚了。
03
我在網絡看到過蘇州市的一組數據。
其數據顯示該市的離婚平均年齡為36.9歲(結婚平均年齡30歲)。
其離婚通常發生在結婚后約6.9年很多婚姻,也就是我們普遍所說的七年之癢。
30歲到37歲是什么概念?
我想大概是雙方的事業從迷茫到清晰,內心的價值觀從搖擺到確立。
七年前你以為合適的人,七年后可能變得陌生如路人。
04
曾經在情感節目上看到一段話。
原來委屈這種東西是會累積的,累積到一定程度就成了毒。
最有意思的是我發現35歲后離婚的人,很多都不急著再找下一個了。
在網絡上或者現實中,確實存在這種現象。
離婚后的她們可以一個人去看電影,可以一個人去爬山。
但是如果真要再婚的話,她們內心一定是要等一個讓她變得更好的。
我想這就是35歲后的愛情觀:寧可高質量的單身,也不要低質量的婚姻。
要明白的是孤獨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兩個人的關系里感到孤獨。
05
所以我認為35歲前結婚、35歲后離婚,這是普遍集體覺醒的表現。
這種表現是錯與對,我們都無法評論。
因為人生沒有標準答案。
而我真的覺得35歲,不是終點,而是一個新的起點。
你覺得35歲是婚姻的分水嶺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