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張祥威 編輯|馬青竹
南翔印象城,上海嘉定區一座熱鬧的商業廣場,入駐了幾乎所有熱門新能源車品牌。小米汽車在L2-61位置。
左邊是小米手機,右邊是小米汽車,一臺小米SU7(參數丨圖片),一臺小米YU7。YU7將在6月26日上市,對標特斯拉Model Y。
發布會前一周,《出行百人會/AutocarMax》在店面和十多位在小米YU7前駐足的人聊了聊。其中有七八人,均有意向下定。
這些人,年齡跨度從22歲到47歲不等,職業覆蓋建材老板、國企員工、汽車供應商等。大部分潛客為油換電,現車品牌跨度很大,從自主到BBA,比如吉利、長城、大眾、通用到奔馳。
溝通得知,一些人已經試駕過特斯拉Model Y、理想L6、蔚來ES6,其它如阿維塔12、極氪001、領克08也曾在考慮范圍內。
自從第一款車小米SU7成了爆款,負面消息也隨之而來,從我們的小調查看,這些人愿意理解和相信小米,愿意接受它的第二款車。
當然,價格也是決策點之一。二十多萬元的大宗商品,很少有人會像“1999元”小米手機那樣為“發燒”而買。而是摻雜了很多理性因素,不能簡單歸因粉絲經濟。
外觀,外觀,還是外觀
長車頭,低趴車身,配上肌肉感的前備箱,小米YU7的外觀設計,被不少人認可。
作為一名車企從業者,38歲的王桐平時開一輛上汽大眾途觀X,小米YU7和理想L6是換購備選。
“我比較欣賞設計的風格,很精致。城市里開,偶爾旅行,YU7續航800多公里,按照雷老板的風格,基本上也不會有太大的折扣。”他告訴我們。
王桐還沒小孩,他認為SU7更俊秀一些,而自己更偏好SUV,尤其對SUV的溜背造型比較喜歡。
國企員工胡女士同樣被YU7的顏值吸引。胡女士是油換電客戶,一共看了三個品牌的車,特斯拉、蔚來和小米。
她平時開一款別克轎車,閨蜜買了一輛小米SU7,她試駕過,覺得不錯。
“挺好看,顏色也很好。”寶石綠的小米YU7,門店擺放的均是這一版本。被黑色帶子攔起來,只允許看外觀,拉滿格調。
她的要求是,車要大一些,但又不能太大,比如問界的車就“太大了”。
年齡更小的00后張陽,從大力度宣傳和輿論中了解到小米汽車。沒看過其他品牌。
現在開一輛奔馳GLC,想增購一輛電車,可以進限行的市中心。
身高190cm的他,沒辦法選擇小米SU7,只能看SUV。“YU7車蠻帥的,續航也不錯,可以進市區。”這是排在他關注前三的點。
小調查發現,幾乎所有的潛客都很關注顏值,如同雷軍曾公布:
“SU7鎖單用戶中,女性用戶占比高達28%。很多男性購買是為了女友或太太。初步調研,女性車主大約會占40%-50%。女性用戶選購第一原因:好看的顏值、豐富細節的收納、超強的防曬隔熱能力。”
從我們的小調查看,第二款車YU7再現顏值的吸引力。
續航吸引人,智駕薄弱也能理解
小米SU7的大電池策略,YU7沿用了下來。
標準版的96.3kWh磷酸鐵鋰電池包,可實現CLTC續航835km。即使高性能四驅版,也以101.7kWh的三元鋰電池包,實現CLTC續航760km。
同級中,只有極氪等少數品牌采用這一策略。其它品牌的純電車型,續航大多在500-700km之間。價格戰下,不少品牌慎用電池“堆料”。
長續航,確實打動了一些人。汽車供應商張帥開的是一輛上汽榮威RX5,來看小米YU7前,他已經試駕了不少車。
22歲的他喜歡性能車,開過領克03、朋友爆改的高爾夫,也試駕了阿維塔12、極氪001、領克08、小鵬G6、蔚來ET5T,理想的車……但是因為新能源牌照,所以只能選純電。
選擇小米YU7的理由,他看中續航比較長,因為每天來回要開一百多公里。
相比續航的絕對長板,智駕之于小米,還需要更多證明。
47歲的汽車鈑金店老板王紅衛,現有別克GL8和坦克300,也是油車換購。試駕過奔馳EQE,蔚來ES6、問界M8。
“比較喜歡小米的外觀,車身姿態有種轎跑的感覺。另外,對智能輔助駕駛等配置也比較關心。”
政府招商經理楊建對小米的智駕不太擔心,因為用的少。
“智能駕駛,現在小米確實沒那么好,但是這個東西是慢慢更新的。激光雷達等配置都有的情況下,剩下的就是OTA。”他說,自己不太信任智駕。
小米SU7在智駕上有過教訓,那場事故讓人們看到小米汽車并不總是冠軍。建材領域從業者楊昌從買了SU7的朋友那里聽到:“目前小米在輔助駕駛這塊兒有所欠缺”。
不過,他對小米的智駕卻表示寬容與理解。
小米汽車的銷售告訴他,YU7的智駕會有不小的提升。“隨著數據持續更新,到小米YU7推送智駕功能時會好一些。”
配置上,小米YU7全系標配700TOPS算力的英偉達Thor芯片和激光雷達。把普通消費者能看懂的硬件,給足。
但是,在另外許多人那里,出師不利的小米汽車還需要時間證明智駕能力。在這之前,似乎小米在智駕方面的傳播也是避重就輕。對于競品來說,是當下的機會點。
并非全是米粉,購買決策不乏理性
我們溝通發現,這些小米YU7的潛在用戶,并非全部是米粉,購買決策不乏理性。
合資油車換購的杜建試駕過智己LS6、特斯拉Model Y、理想L6、蔚來等,看重空間,不喜歡增程和換電。
計劃選擇小米YU7 Pro或Max版,很關注價格。“明年電池可能會有新政,我擔心老款的價格會大跳水。”他說。
為家人看車的楊先生,也是油車換購,“肯定會看價格,也不是出了就會買。”
倒是年輕人更沖動一些。看重小米YU7續航的張帥,其實對小米品牌早有好感,曾經用了多款小米手機。
有趣的是,他竟然詢問剎車卡鉗是幾活塞配置,前后懸掛是什么形式,以及PHUD會不會被帶偏光鏡的墨鏡遮擋等問題。
“那你要等車到店了,再試駕確認一下。”筆者說。
“試駕就來不及了。小米放價格后就得訂,價格應該不會貴過特斯拉Model Y,盲訂是值得的。”他擔心提車慢。
楊昌的吉利遠景X3才開了四五年,本不需要換車。“因為小米YU7這款車的熱度,現在有一點想沖動消費的感覺。”
此前,他去看過蔚來ES6、理想L6,都沒心動。有趣的是,他是小米14 Pro手機用戶,“挺一般,買了就后悔。有時屏幕刷新、軟件加載都挺差的。”
現在,他只等價格公布,“小米YU7肯定會比特斯拉Model Y低一點。如果定一樣的價格,或者比特斯拉Model Y高,雷總的牛就白吹了。”
從以上幾位看,小米汽車雖然不是低價車,但是潛客對價格卻非常敏感。這也解釋了小米傳播上為何總是圍繞價格做文章。
小結
總之,小米YU7的潛在買家大多都是合資油換電用戶,比較挑剔,情緒價值期待很高,對設計、品牌、技術有要求,但又價格敏感。同時又能包容,比如,接受小米汽車智駕暫時一般。
對智駕的寬容也許解釋了,挑戰特斯拉Model Y的車很多,為何小米戰績突出。可能這些人對智駕能力不是很較真。
小米SU7單月銷量兩萬多,定位中大型SUV的小米YU7來勢洶洶。雷軍說,團隊制定了目標,“小米YU7要繼續挑戰Model Y,就產品力來說,我特別有信心。”
一位小米汽車銷售告訴我們,“小米SU7偏年輕一些,用戶年齡大多在20-35之間。YU7的用戶主要在25-50歲之間,有娃、看重空間更多會選YU7。SUV普遍會比轎車賣得要好一些。”
特斯拉Model Y堅固的銷量堡壘,就看小米YU7能否再攻破一角。
(文中王桐、張陽、張帥、楊昌、杜建、王紅衛均為化名)
—THE END—
出行百人會 | AutocarMax
追蹤汽?出行產業鏈進化,關注新產品、新科技、商業邏輯與商業人物,影響圈層中有影響力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