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盧女士的兒童手表被丟進垃圾場,2名環衛工酷暑之下翻四小時垃圾才找到。
沒想到,這樣的“暖心行為”卻遭到了網友們的各種質疑。
各種“浪費人力”的譴責聲充斥在網絡之中。
最終,直到人民網出面還原了事件,這才揭開了這場鬧劇的真實面目......
事情的起因是7月1號的下午,來自廣東的盧女士一家坐車來山西大同游玩。
乘坐高鐵的時候,孩子把自己的兒童手表放進了列車上的紙質垃圾袋中。
等到了地方下車了之后,盧女士這才發現,孩子手上戴的兒童手表不見了。
這下麻煩了,這么大的高鐵站,找一塊小小的手表就像大海撈針一樣。
不過盧女士靈機一動,想到了手表有著定位功能,隨即發現了手表還在大同高鐵站的范圍內。
這也讓她斷定了孩子的兒童手表肯定被當做垃圾給回收處理了。
于是,盧女士便撥通了12345市政服務熱線想要來尋求幫助,要求他們先不要銷毀垃圾,她立馬去尋找。
在得知了這件事之后,負責高鐵站附近環衛工作的環境公司立馬行動。
工作人員緊急把已經進入垃圾中轉擠壓箱的八噸垃圾轉運了出來。
隨后就出現了新聞中的一幕,兩名中轉站的環衛工人,在垃圾堆中翻翻找找。
要知道7月份的天氣最起碼也有著近40度的高溫,垃圾堆散發著不可描述的氣味。
兩名頭發花白的環衛工甚至沒有手套和口罩,在八噸的垃圾中翻了四個小時,終于把手表給找到了。
當晚,孩子的手表被送回到盧女士的手中時,她本來想發紅包表示感謝,不過被婉拒了。
這件事也被大同當地的媒體進行了報道,在網絡上引起了一陣點贊熱潮。
不少網友覺得大同這樣的做法實在是“溫暖游客的心”。
本來,所有人都以為這是一段政府服務人民的“暖心故事”。
可隨著更多媒體,尤其是人民網的深入報道,更多的關鍵細節也暴露出來。
在盧女士后來發布的感謝視頻中,她一直在感慨“大同的風景美麗,大同的人心更善”。
當地的媒體看到這條視頻后,也是迅速發文宣傳山西,標題都是清一色的“暖心尋表”等。
可是網友們卻發現了不對勁——不管是哪篇報道,從頭到尾都沒有提到兩位環衛工人的名字。
更加讓人不能理解的是,盧女士一塊價值1200的手表,竟然動用了八噸垃圾和兩名環衛工人4個小時的高溫作業來換取。
試想一下八噸垃圾,那可是一個家庭一年下來都到不了的程度。
就為了這一塊價格相對普通的手表,竟然動用了遠超手表價值的資源,這真的合理嗎?
有網友表示:“不就是一塊手表嗎,又不是人工耳蝸,東西是自己弄掉的,要找就花錢”。
還有更絕的,一位河北的網友直接表示:“你的手表里藏著核彈發射密碼啊。”
雖然在翻找的過程中,盧女士也看到了現場環境十分惡劣,表示了“實在找不到就算了”。
可垃圾都已經被轉運出來,上邊的領導也下了死命令,環衛工也只能無奈的繼續找。
不過后來有網友扒出了關于盧女士的一些細節,這也把她“找不到就算了”的虛偽面具徹底撕碎。
有知情人透漏,在她手表丟失期間,連續打了三個小時的12345,同時還在社交平臺上發布了五條言論。
甚至一度想要引導輿論來網暴大同文旅,可最終還是環衛工人承擔了所有。
網友們犀利的指出:盧女士得到了手表,領導得到了政績,可環衛工得到了什么?
慢慢的,隨著事件的進一步發酵,不少網友也開始對盧女士的身份產生懷疑。
有人扒出她可能是某個法院的領導,她的電話也是直接打給市政委的,所以才有這樣的“特殊待遇”。
不過很快深圳市的人民法院就做出了回應,表示了盧女士并不是法院的工作人員。
面對著輿論的壓力,大同市的政府也迅速的做出了相關回應。
城市管理局的局長肖志剛說;“做啥是值,做啥是不值。這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不用放的太高也不要放的太低。只要是老百姓的需求,我們都會做。”
這一番場面話聽起來是真響亮,話里話外都是把人民放在第一位。
可細細品味一下,“只要老百姓有需求,我們都會做”。
難道他們真的會不計成本的解決每個老百姓的需求嗎?
難道個人的疏忽需要動用公共資源來買單嗎?
假如要是有人丟了水杯,丟了鉛筆橡皮,那是不是也要動用公共資源來尋找。
而他的這一番說辭,就像火上澆油,使得網友們在評論區的聲音更加刺耳。
“負責人動動嘴皮子,環衛工為了飯碗只能被動承受這樣的工作。”
更是有人直接說到他的臉上:“慷他人之慨,請領導給環衛工補貼”。
這件事也引起了社會的反思。
為了一塊手表就投入了遠遠超過本身價值的公共資源,這似乎不太符合優化配置資源的原則。
是不是應該建立更加科學完善的體系,合理的評估百姓們的需求。
其次就是,這次事件中的環衛工人,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工作,卻缺少必須的防護措施。
這也提醒了相關部門,不能以犧牲勞動者的權益為代價,要給予他們足夠的尊重和保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