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廣西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剛在柳州市主持召開會議,專題研究柳州市債務化解工作,審議通過了自治區支持柳州市本級一攬子化債方案、柳州市本級防范化解債務風險實施方案。
會議將解決柳州的債務問題比喻為“啃最硬的骨頭、攻最難的堡壘”,提出舉全區之力支持柳州化解債務。
壹
在廣西的經濟版圖中,柳州市占據著重要地位,它是廣西第二大城市和最大的工業城市。然而,近年來柳州市龐大的債務問題逐漸浮出水面,成為制約其進一步發展的關鍵因素。
截至2024年末,柳州市政府債務余額高達1042.72億元,其中一般債務271.03億元,專項債務771.69億元,這一規模在廣西各城市中“名列前茅”。不僅如此,柳州市還存在著規模不小的隱性債務,主要通過城投平臺等渠道形成。據相關數據顯示,柳州市城投債務規模甚至超過地方顯性債務,使得柳州市整體債務規模遠超表面數字,債務風險進一步放大。
如此龐大的債務規模,嚴重影響了柳州市財政的正常運轉,大量的財政資金被用于償還債務本息,導致在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等其他關鍵領域的投入受限。
從結構來看,柳州市債務短期化特征明顯。大量債務集中在短期內到期,給財政資金的調配帶來了極大壓力。在某些年份,短期內需要償還的債務本息占當年財政收入的相當大比例,使得財政資金在短期內面臨枯竭的風險。
從融資渠道來看,債券融資、非標融資等成本較高的融資方式在債務結構中占比較大。部分非標融資利率超過10%,這無疑大大增加了債務的融資成本。高昂的融資成本使得柳州市債務負擔雪上加霜,每年需要支付巨額的利息費用,進一步壓縮了財政資金的使用空間。據統計,柳州市四大平臺年利息支出仍超80億元,這一數字幾乎吞噬了相當比例的財政收入,給財政帶來了沉重負擔。
在本金償還方面,大量債務集中到期,使得柳州市在短期內面臨巨大的資金缺口。盡管通過一些化債措施,如銀團貸款置換等,將部分本金償還期限延后,但本金的償還壓力依然存在,且未來仍有大量債務陸續到期。沉重的償債壓力使得柳州市財政處于緊繃狀態,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債務違約風險,對柳州市的經濟和社會穩定造成嚴重影響。
貳
柳州的龐大債務,與兩名落馬的前市委書記鄭俊康、吳煒息息相關,針對兩名落馬書記的公開通報中,均指出二人“背離高質量發展要求,不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大搞勞民傷財的‘政績工程’”。
在鄭俊康主政期間,柳州市提出并推進“一主三新”的城市發展戰略,即主城區、柳東新區、北部生態新區和柳江新區。在這一戰略下,柳州市期望通過大規模的城市建設和產業布局,實現城市的跨越式發展。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柳州市成立了大量的城投平臺,如柳州投控、柳州東城、柳州城建和柳州軌道等四大集團及其眾多子公司。為了滿足項目建設的資金需求,城投平臺大規模對外融資,通過銀行借款、債券融資、非標融資等多種渠道籌集資金。僅從債券融資來看,柳州市發行過債券的城投企業數量達到10家,存續城投債券規模一度達到全廣西城投債的四成。這種激進的投資策略在短期內推動了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但也使得債務規模迅速膨脹,為后續的債務危機埋下了隱患。
另一方面,柳州市雖然工業基礎雄厚,擁有汽車、機械等傳統支柱產業,但近年來這些傳統產業發展乏力。在汽車產業方面,隨著新能源汽車的興起,傳統燃油車市場受到巨大沖擊,柳州市的汽車產業面臨著轉型升級的壓力。
在機械產業方面,一些傳統企業面臨著市場競爭加劇和產業結構調整的挑戰,甚至出現了虧損。與此同時,柳州市新興產業的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如螺螄粉及文旅等產業,雖然具有一定的發展潛力,但目前產值尚低,對經濟財政的帶動作用有限。產業發展的瓶頸,加之土地出讓收入的銳減,導致財政收入增長受限。
在地方債務形成過程中,主政者的管理和決策失誤是最為重要的原因,不少項目在規劃和決策過程中,缺乏充分的可行性研究和評估。例如,在未完成中央審批的情況下,就擅自啟動了柳州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建設,項目總投資額合計超百億元。這種未批先建的行為不僅違反規定,也導致項目最終爛尾。此外,在債務管理方面,地方政府對債務風險的預警和管控機制不夠完善,未能及時有效地對債務規模和結構進行調整和優化,使得債務問題逐漸積累并惡化。
叁
舉債時有多“爽”,化債時就有多“痛”。而化債的方式,無非開源與節流。
從“節流”上來看,首先是債務延期:與金融機構溝通協調,將短期債務轉換為長期債務,延長債務的償還期限。其次是降低融資成本:減少非標融資等高成本融資方式的占比,加大對銀行借款等低成本融資渠道的利用,用低息貸替代高息貸。此外,還可以探索創新融資方式,如資產證券化,債務RWA代幣化等,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優化債務結構,降低融資成本。
“開源”方面則是努力增加財政收入:一方面,加大對產業的扶持力度,對于柳州市的汽車、機械等傳統支柱產業,加大技術改造和創新投入,推動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高產業的競爭力和附加值,從而增加稅收收入。另一方面,積極盤活國有資產,爭取國家政策支持,試點穩定幣、數字貨幣等新興產業,增加財政收入來源。
此外,有必要對柳州市形形色色的城投平臺進行重新梳理和定位,使其從單純的融資平臺向市場化的城市運營主體轉變。根據不同平臺的業務特點和優勢,明確其在城市建設、產業發展、資產運營等方面的功能和職責。加強城投平臺的內部管理,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提高運營效率和管理水平。通過整合資源、優化業務流程等方式,提升平臺的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
加強柳州市與周邊城市的合作,通過區域協同發展,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提高柳州市的經濟發展水平和輻射帶動能力。在產業合作方面,可以與周邊城市共同打造產業集群,加強產業鏈上下游的協作;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可以加強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區域競爭力。通過區域合作,促進柳州市經濟的發展,為債務化解創造有利條件。
化解柳州債務問題,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各方共同努力。通過優化債務結構、加強財政管理、推動產業升級、深化城投平臺改革以及加強區域合作與政策支持等一系列措施,相信柳州可以逐步降低債務規模,化解債務風險,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