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貿易博弈問題上,俄羅斯此前很少公開評論,但最近,俄羅斯總統普京最先正面回應這一問題,不過讓人沒想到的是,俄方這次沒幫中國說話。
(俄羅斯總統普京首次回應中美貿易順差問題)
一、普京首次明確態,讓中國做些讓步?
6月19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印尼通訊社的采訪中,最先就中美貿易戰明確表態,感覺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過大”,主張中方“達成平衡”并“做出讓步”。言外之意是要讓中國為中美關稅博弈買單。這一言論引發世界輿論關注,其表面看似附和美方“中國占便宜”的論調,實則暗含復雜地戰略博弈邏輯。
根據中國海關數據,2024年中國對美貿易順差達3610億美元(出口5246.56億,進口1636.24億)同時雖較2022年峰值有所回落,但仍是美國指責中國“不公平貿易”的重點依據。普京提出“降低順差”的主張,表面上與特朗普政府立場趨同但其真實意圖并不簡單。
(中美貿易順差問題,實則大有玄機)
二、貿易順差實質:數字背后的利益分配
普京的“順差論”其實忽略一種重點事實,貿易統計的“名義順差”與“實際利益”存在巨大鴻溝。
其一,跨國企業利潤回流。中國出口商品中,蘋果、特斯拉等美企在華生產產品占比極高,一部iPhone的出口額計入中國順差但90%利潤歸屬美國公司,中國僅獲不夠2%的加工附加值。
其二,服務貿易逆差被掩蓋。美國對華服務貿易(如知識產權、金融)年順差超270億美元而美企在華年銷售額比中企在美高出4000億美元。
其三,技術封鎖約束平衡。中國長期希望進口高科技產品(如芯片、航空設備)但美方以國家安全為由實施禁售,導致中國被迫增加低附加值商品出口; 由此看出,普京的“讓步論”僅聚焦貨物貿易順差數字,消除了全世界產業鏈分工復雜性,而且更是弱化中國在談判中的道德立場。
(俄方稱中美談判不順,是雙方門檻定高了)
三、俄羅斯的意圖,是尋求戰略平衡
普京此次表態絕非偶然,其背后是俄羅斯在中美俄三角關系中的多重算計,
一方面是緩解對俄制裁擔子。俄烏戰爭爆發后,西方多次對俄實施制裁,普京大概試圖以“勸和中國”的姿態換取美方對俄制裁松綁。
其二是能源市場的漁翁之利,若中美貿易戰升級進而導致全世界供應鏈混亂,俄羅斯對歐能源議價權或增加17%。對于普京的“調停者”角色,實為坐觀局勢動蕩以謀利。
其三是制衡中國帶動力,雖然中俄2024年貿易額達2448億美元(中國連續15年為俄最大貿易伙伴)但俄方對經濟依賴加深存有戒心。普京的“平衡論”目的是防止中國在歐亞經貿體系中過度主導。
不過有一點普京說沒錯,那就是普京指出中美談判“門檻過高”,導致雙方談判進展不順,這一判斷確實直指雙方結構性矛盾。美方重點訴求是要求中國削減產業補貼、開放市場準入、約束技術自主獨創,中方底線是拒絕以犧牲發展權換取短期協議,堅持技術合作與關稅對等。所以當前僵局體現為中美“規則制定權之爭”,而普京呼吁“降溫”實則是擔憂全世界貿易體系崩盤,沖擊到俄羅斯能源出口(占俄GDP 25%)。
普京提到的中美貿易順差太大,從而希望中方應該做出一些讓步,既是地緣交易籌碼而且也是全世界秩序動蕩的縮影。對中國而言則需清醒認識到,貿易順差從來不是簡單地數字游戲而是國力較量地晴雨表,堅持“以斗爭求合作”的底線思維,方能在中美俄大三角中掌握主動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