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抗戰勝利后,黨中央原擬派陳毅前往東北,但最終毛主席改派他去了山東。
這是為什么?
其實,這一決策背后有著毛主席深遠的戰略考量。
一、山東戰略地位至關重要。
山東地處華北與華中的連接樞紐,既是控制黃海、渤海的戰略要地,又是連接華東與華北的陸上通道。國民黨軍正試圖搶占山東,而山東解放區面臨嚴峻挑戰。
這時,羅榮桓已被黨中央決定率部調往東北。羅榮桓的調離,將使山東面臨領導真空。當時情況十分緊急:羅榮桓必須盡快率山東主力部隊挺進東北,而新四軍主力尚未完全抵達山東,導致山東軍區一時缺乏能統籌全局的領導人。
山東軍事地位十分重要。尤其是它擁有眾多優良港口,像青島、煙臺等,這些港口對于海上運輸和軍事戰略布局意義非凡。國民黨若占據山東,就能利用這些港口獲得美國的軍事援助物資,對解放區形成巨大威脅。
因此,中共在山東急需一位既有威望又能駕馭復雜局面的大將坐鎮。
陳毅作為新四軍軍長,既有軍事指揮才能,又具備政治工作經驗,無疑是填補羅榮桓空缺的最佳人選。
二、山東主力去東北后,新四軍部分部隊進入山東。
山東八路軍開赴東北后,黨中央將新四軍部分部隊調入山東。調入山東的新四軍部隊有:
(1)蘇浙軍區部隊:1945年9月,蘇浙軍區第2、第4縱隊和蘇中軍區教導旅在江蘇漣水合編為新四軍第1縱隊,司令員葉飛,政委賴傳珠,下轄3個旅,共2.2萬余人。11月12日,該縱隊奉命北赴山東,11月27日抵達山東莒縣后,因國民黨軍進攻,奉命留在山東作戰,編入津浦前線野戰軍(1946年1月改為山東野戰軍第1縱隊)。
(2)蘇浙軍區第1縱隊與蘇南地方部隊:11月上旬,蘇浙軍區第1縱隊與蘇南地方部隊兩個團在如東地區整編為第6縱隊,司令員王必成,政委江渭清,開赴山東。
(3)新四軍第2師部分部隊:10月,由新四軍第2師第4、第5旅在山東嶧縣組成新四軍第2縱隊,下轄3個旅,共2.4萬余人,歸津浦前線指揮部領導,后改稱山東野戰軍第2縱隊。
(4)新四軍第7師:1945年10月,新四軍第7師在淮南藕塘地區整編,仍沿用第7師番號,開赴山東,隸屬津浦前線野戰指揮部(后稱山東野戰軍)建制。
陳毅作為新四軍的軍長,到山東去統率這些老部隊,更加“人和”,便于指揮。
三、陳毅對山東情況比較熟悉。
早在抗戰時期,陳毅就曾領導新四軍在山東及周邊地區作戰,對當地地理環境、部隊情況和民情風俗有一定的了解。他的這種熟悉,使他能夠迅速打開局面,有效整合山東的軍事力量——陳毅去山東,還有“地利”。
四、東北已有更合適的人選
當時林彪已確定前往東北主持軍事工作,羅榮桓也正率部挺進東北。兩人在軍事和政治方面都具備很強能力,能夠很好地承擔東北戰場的領導責任。相比之下,山東的領導力量比較薄弱,更需要陳毅這樣的大戰區級別的負責人。
陳冠任著、中共黨史出版社《十大元帥:解放軍十大統帥鮮為人知的歷史》一書記述了此事,并且說:“這一人事調整充分展現了毛主席高超的戰略眼光和用人藝術,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了重要基礎。事實證明,陳毅在山東的出色表現,為后續的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的軍事勝利創造了有利條件。毛主席改派陳老總去山東是一個非常高明的決策。”該書為該社的年度暢銷書,曾經名列中國軍事暢銷書熱賣榜第一名(如圖)。
友情提示:該書已經出現盜版,請到正規書店購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