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男籃的這個休賽期,最讓人坐不住的,并不是誰缺席了訓練,而是球隊該怎么在陣痛中穩住自己的步調。
實事求是講,每年夏天的調整都像一場無聲的較量。誰都想趁著窗口期多補一把刀,為新賽季攢下底氣。但今年北京隊的情況,確實讓人有點替他們捏一把汗。新政之下,幾支有沖擊力的球隊在補強上頗為積極,外界關注的焦點自然轉到了北京隊身上:你能不能跟得上步伐?尤其是北控這邊,七人集訓名單的空缺,不僅是人手上的短缺,更直接把“變革兩個字推到臺前。
現在有種聲音,說北控這波變動是大勢所趨;是不是這樣?我倒覺得,變革本身沒錯,但變革的方式和節奏,才是大考。北控這些年靠著青訓和引援,一點點攢出了季后賽的資格,閔鹿蕾卸任、張慶鵬接棒,這些變動不可謂不大??苫@球圈里有句話,規矩不能亂,節奏不能失。陣容再變,也不能把原有的體系一下子推倒重來。否則,上一季辛辛苦苦攢的默契和自信,很可能一夜回到解放前。
再看這七位暫時缺陣的球員,有的是因為傷病,有的是去外訓,有的已經流露出離隊意向。球迷當然關心名單,但我更關心的是,誰來為這支隊伍兜底?球隊的主心骨要有人頂得住,年輕人是未來沒錯,可一味追求“上量,反倒容易忽視了傳承和責任。北控這些年之所以進步,是因為有老將兜底、有人帶隊,現在調整期里,這種“老帶新的平衡不能丟。喜愛歸喜愛,歸根結底還得靠一個扎實的體系。
也許有人會說,換帥、缺人,正好給新陣容騰地方。可換個角度想:在CBA這個講究化學反應和團隊文化的聯賽里,單靠一時的激進調整,很難換來真正的質變。天津隊的經歷不是沒有前車之鑒。張慶鵬的執教能力,外界有爭議,但既然選擇了他,就要給他時間和空間去摸索。盲目追求短期爆發,往往忽略了一個基本規律——籃球隊不是靠一兩次“豪賭就能翻身的。
我始終覺得,北京隊的“危險,其實不是來自外部的補強壓力,而是球隊內部能不能守住自己的路數。外線三分命中率、關鍵時刻的擔當,這些指標當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球隊要有自我修復和自我建設的能力。別讓一波人員變動就全線亂了陣腳。畢竟,走到今天,不是誰都能插一腳的事。
說到底,職業體育要講章法。陣容再缺,休賽期再折騰,也不能放棄長期建設和文化積淀。新帥、新人,帶來新希望,但也要有舊的規矩保底。別讓這場“變革變成一場慌亂的自救。理性、平衡、尊重規律,這是任何時候都不能丟的底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