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最近這幾場熱身賽看下來,女籃姑娘們的狀態確實不錯,四連勝,誰看了不說一句“有戲?但我看的多了,總覺得光看分差和勝率,心里踏實不起來。你要說亞洲杯穩了,我還真不敢打包票。贏球歸贏球,這隊里有些問題,藏不住,也繞不過去。
## 這陣容,好苗子不少,磨合還得再磨
先說人員。現在的主力框架,基本上就這么幾個人:韓旭、張子宇、楊舒予,再加上王思雨、楊力維這些老隊員。韓旭不用多說,打誰都能穩穩站在場上,攻防都硬。張子宇18歲,2米26,這身高往場上一站,內線就是一堵墻,打日本、波黑都能吃餅得分。
但說句實在話,新老結合這事兒,還真沒完全理順。你看,王思雨、楊力維這批“老帶新,傳球、跑位的節奏不太對拍。年輕球員像楊舒予,打到對方死盯的時候,處理球容易急,失誤就上來了。你說這怪誰?其實也難怪,集訓時間短,比賽節奏快,肯定還得再磨一磨。
## “雙塔很猛,但慢一拍就被針對
現在這套“雙塔戰術,其實是最直接的選擇。韓旭、張子宇一塊兒上,籃板、內線強攻都不缺,打亞洲絕大多數隊都站得住。可問題也來了——對手速度一快,這倆大中鋒的回防、換位,肉眼可見跟不上。像日本隊那種小快靈打法,人家外線一拉開,快速穿插,咱們就容易漏人。
主教練也不是沒想法,這幾場其實已經在試“一大四小了,張子宇留在內線,外面四個小個加快速度,多投三分。這思路對了,但還不夠熟。突然換節奏,進攻能快起來,可防守一松,丟分也不少。光靠身高吃飯,碰到瘋跑的對手,吃虧不小。
## 防守,依然是心頭大患
打日本隊,最明顯的短板就是外線防守。日本女籃手感一上來,三分球刷刷進,首戰差點被追上。說到底,腳步跟不上,外線球員一對一容易被過,協防補位還慢半拍。你說把防守區域劃清楚,聯防、補位、錄像研究,教練組肯定都在抓。但場上真遇到對方突然提速、拉開,咱的后衛、鋒線還是吃緊。
這不是一個人或者一場球能解決的事兒。防守是體系活,光靠臨場激情和喊口號沒用。你得靠日常訓練、隊員默契,真把腳步、反應速度練出來。現在的女籃,進攻能打出流暢配合,但防守上,誰能站出來當“防守尖兵?這點,暫時還沒看到。
## 說到底,贏球不等于無敵,衛冕路上別自滿
其實,四連勝只是個開始,離最后的目標還遠。中國女籃現在的優勢很明顯——身高、內線、整體實力都不差,亞洲范圍內還是頂級水平。但你說能不能穩穩衛冕?我始終覺得,慢不得也松不得。陣容磨合、戰術變化、防守韌性,每一步都馬虎不得。
有點意思的是,這支隊伍里年輕人不少,換血速度挺快。你說是好事吧,活力足、沖勁大;但磨合期短,關鍵時刻還得看老將頂得住。真要碰上日本、澳大利亞這種靠體系打球的隊伍,如果自己還在適應、還在磨合,就容易被帶節奏。
## 最后一句,體系建設這活兒,急不來
說到底,亞洲杯不是看一場熱身賽的分差,也不是靠一兩個明星球員能扛到底的。中國女籃現在要做的是把隊伍磨合細了,戰術打活了,防守補上去了。別只盯著誰得了多少分,更要看整體能不能頂住幾個回合的高強度考驗。
這事兒沒啥捷徑。想衛冕,靠的還是系統訓練和點滴積累。就看接下來一個月,教練組和姑娘們能不能把這些短板補一補。贏了四場不算啥,亞洲杯才是真正的考驗。這話說出來不新鮮,但我始終覺得,穩扎穩打,才是長遠之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