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英國怕不是還停留在“日不落帝國”的幻想中!一邊妄圖與中方合作以牟取暴利,另一邊卻不遺余力地抹黑中國,甚至向中國潑臟水。
不到24個小時,英國連對中國下了三道“挑戰書”想要逼中國下場,關鍵時刻山東艦掉頭返航,這下英國跳不起來了!
那么,這三道挑戰書都是什么?為何又被山東艦壓制?
第一個挑戰書:渲染“中國威脅論”,發布對華關系審查報告
當地時間6月24日,英國外交大臣拉米在介紹英政府發布的對華關系審查報告時,大肆渲染所謂的“中國威脅論”。
他宣稱“中國的實力乃不可回避之事實”,與華保持外交聯系“為必然之選”,然而話鋒一轉,又指責“中國從事間諜活動、破壞和擾亂英國經濟與民主的企圖在增加”。
在這份報告里,“中國間諜”這幾個字格外刺眼,毫無疑問是英國政府的污蔑。
然而尷尬的是,英國外交大臣拉米,一面渲染中國嚴重威脅英國國家安全,一面卻稱“不與中國接觸根本就不是選項”,這顯然是自相矛盾的。
對于英國官員的悖論,我們倒是看得很清楚。中國不僅是英國的第三大貿易伙伴,還是英國大學的第二大國際學生來源國,與中國交好能夠獲取巨大的經濟利益。
可英國政府又不得不通過渲染“中國威脅論”,借此迎合國內一些勢力的需求,以及在國際上向美國表忠心。
第二個挑戰書:軍艦穿越臺灣海峽
在英國外交大臣發布報告之前,英國海軍“斯佩”號巡邏艦,打著“航行自由”的口號,悄悄穿越臺灣海峽,這一舉動無疑是對中國主權的公然挑釁。
臺灣海峽雖然是國際水道,但它更是中國的敏感海域,任何外國軍艦在這里的活動都會被視為挑釁行為。英國明知道這一點,卻偏要來,明顯就沒安好心。
“斯佩”號巡邏艦穿越臺灣海峽后,還與澳大利亞海軍“悉尼”號驅逐艦在南海南沙群島附近展開聯合行動。試圖通過這種頻繁的軍事行動響應美國的“印太戰略”,從而對中國施壓。
英國作為美國的傳統盟友,在對華政策上往往跟著美國走。只要美國一直將中國視為主要的戰略競爭對手,那英國就會為了鞏固與美國的同盟關系,在各方面配合美國,并對中國進行挑釁。
第三個挑戰書:英國航母打擊群抵達新加坡,高調宣布印太部署
6月23日,英國“威爾士親王”號航母編隊抵達新加坡,高調宣布這是四年來首次向亞太地區派遣航母打擊群,并聲稱此舉旨在“維護亞太和平”。后續還會參與澳大利亞的“護身軍刀”軍演,同盟友開展聯合軍事訓練。
英國媒體對此大肆吹噓,聲稱該航母能夠輕松“以一敵二”,暗指中國的遼寧艦和山東艦相抗衡。
可實際情況到底如何,恐怕英國媒體沒人敢說實話。
明面上看著浩浩蕩蕩的艦隊,實際上是由45型驅逐艦、23型護衛艦和多國拼湊艦艇組成的艦隊,武器裝備以及船檢型號的繁雜,導致問題層出不窮。
飛機起降存在隱患、戰機作戰半徑太小、驅逐艦維修成本太高等,怎么看都像是臨時工拼成的團隊。只能說英國海軍費盡心機搞這么一出,為的是配合美國的“外交演出”,讓盟友看到英國“沒有缺席”,如此才有機會在印太戰略中分一杯羹。
與此同時,英國的國際影響力逐漸下降,為了重拾昔日榮光,英國試圖通過在亞太地區的軍事行動來刷存在感,提升其國際影響力,向世界證明英國依舊強大,否則怎么有能力去亞太地區搞事呢?
然而,英國的此種行徑卻讓自己成了“跳梁小丑”。因為英國的航母打擊群在南海的表現,暴露了其艦隊存在的諸多問題,也讓世界看到了英國的虛弱。
所以,當衰弱成為事實,越是刻意表現,反而越容易讓對手發現你的破綻,從而加速自身國際影響力的下降。
如今的英國,日不落帝國的號召力早已蕩然無存。而它身為聯合國五常之一,軍隊裝備卻高度仰仗他國,實在是丟人丟到家了。
山東艦掉頭返航
根據媒體的報道,我國航母山東艦已經于6月22日的時候通過了巴林塘海峽返回了南海。
山東艦此次返航并非偶然,而是有著其戰略層面的考量。
此前,山東艦與遼寧艦在西太平洋進行了聯合軍演,訓練科目相當充實,包括艦載機起降、編隊協同、遠海作戰等。經過一段時間的高強度訓練,山東艦需要返回南海進行休整和補給,為下一次的任務做好準備。
與此同時,山東艦作為中國海軍的重要力量,其返航行動向英國傳遞了一個明確的信號:中國不會坐視不管,任何挑釁都將得到強硬回應。
也就是說,現如今我國在西太平洋進行演習的兩艘航母都已回到第一島鏈內,若是英國還敢偷偷通過臺灣海峽,那迎接他們的,將是中國現代化航母編隊。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