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汝轉會飛翼,終于拿到了夢寐以求的上場時間,這波操作說實話一度讓不少球迷“點贊回懟,覺得她總算能在WNBA真正立足了——可現實沒那么輕松,30分鐘只拿到7分3板,數據一出來,直接把氣氛拉滿,不少人開始對她的未來捏把汗,誰都知道,光有時間不等于就能順風順水,場上的麻煩反而暴露得更徹底,這場對陣狂熱的比賽就是個典型案例,李月汝打了整整30分鐘,得分和籃板雙低,原因其實很直白——犯規麻煩拖了后腿,第三節剛開始就背上第四犯,教練也只能提前把她換下,節奏一亂,攻防兩端都變得畏手畏腳,整個人狀態直接就被打斷了。
其實如果只看上半場,李月汝表現完全對得起首發的期待,籃下單打有亮點,外線還能飚進三分,防守端也有積極的封蓋與補防,這種多面手的屬性在WNBA其實挺稀缺,可問題來了,到了第三節被犯規問題纏住,直接就成了對手重點“針對對象,飛翼這邊還沒調整過來,對手已經開始主打快速攻防轉換,讓李月汝根本沒法適應,作用被無限弱化,這種場面說實話球迷看了都著急,明明是好局,結果就這么被犯規斷了氣。
說到底,李月汝這賽季的變化其實很明顯,飛翼給了她足夠的信任,場均上場時間拉到24.8分鐘,得分、籃板、助攻都有提升,對比之前在風暴場均8.7分鐘的邊緣人身份,這絕對算質變,但這份信任背后,是更高的戰術要求和更大的壓力,飛翼需要她頂住內線,穩定輸出,不能只是偶爾刷個高光集錦就完事,關鍵時刻如果還被犯規困擾,球隊對她的信任也很容易變成“擺爛式觀望,畢竟WNBA是實打實的結果導向,沒誰會一直給機會等你慢慢成長。
這里就要聊聊李月汝的流浪史,從2022年登陸WNBA開始,三年四隊,芝加哥天空、洛杉磯火花、西雅圖風暴、現在的達拉斯飛翼,幾乎每年換一次隊,這在中國球員歷史上都不多見,大家都說她有立足聯盟的實力,可一直找不到能長久共事的東家,這種“流浪球員身份其實很傷,尤其對內線球員,適應新教練、新體系,每年都要從頭再來,剛有點起色又被迫重啟,誰都知道這樣下去,職業生涯很難走遠。
但今年的飛翼其實真的是天時地利人和,主力內線麥考恩和凱賽爾索德都因為國家隊任務暫時離隊,李月汝等于直接成為內線第一輪換,這種機會,放在任何一個中國球員身上都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只要能抓住,坐穩輪換核心,下賽季甚至有機會沖擊首發席位,可問題又回來了,李月汝能不能頂住壓力,把自己的優勢最大化,尤其是籃板和護框,進攻端要更有多樣性,別再陷入單一套路被對手死死針對,或者一犯規就心態崩盤,這才是真正考驗。
其實說到底,李月汝不是沒能力,進攻端有技術,防守端也夠強硬,可她最大的問題一直是穩定性和心理抗壓,說白了,場上只要順風順水,她能打得非常自信,一旦對手一輪猛攻加上哨子聲一響,馬上就會變得猶豫,不敢出手,也不敢貼身防守,這種狀態變化在WNBA這種節奏快、身體對抗強的聯賽里,分分鐘就會被對方教練看穿,然后“對噴一波針對戰術,把她干脆逼下場,這場比賽就是最直觀的寫照。
再說回飛翼隊內的環境,球隊管理層其實給足了機會,主教練也愿意讓李月汝多嘗試,不是簡單地把她當藍領用,這一點比之前在風暴隊要好很多,但機會歸機會,如果不能穩定輸出,尤其是在主力輪換缺人的階段,等到麥考恩、凱賽爾索德一回歸,李月汝又會被重新推到邊緣,甚至可能又要面臨一年一換隊的循環,這種“賽季剛開始就被邊緣化的劇本,球迷可不想再看一次。
有網友調侃,說李月汝現在像極了NBA那些“臨時工,機會擺在面前,能不能轉正全靠自己造化,這話其實一點不假,飛翼現在給她的舞臺是夠大的,能不能抓住機會,關鍵得看李月汝自己的心態和調整能力,畢竟WNBA的窗口期很短,等到后面狀態一波動,加上競爭加劇,位置要是保不住,想再拿到這么好的機會就難了。
總結來看,李月汝眼下遇到的困境,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核心就兩點:第一是能不能控制住犯規,別把自己主動送下場,第二是要在有限的上場時間里,打出自己的風格和存在感,別讓對手輕易針對,飛翼隊給了機會,接下來就看她能不能穩住心態,把短板補上,把優勢用到極致,真正從“流浪球員變成球隊的內線核心,畢竟,職業生涯的黃金時間就這么幾年,浪費不起,也擺爛不起,這一仗,李月汝必須贏下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