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的軍事牌局正在加注,菲律賓押上全部籌碼邀請美軍部署中程導彈,這種引狼入室的戰略冒險無異于在火藥桶上抽煙。#夏季圖文激勵計劃#
當美國海軍陸戰隊的NMESIS反艦導彈出現在距臺灣僅190公里的巴丹群島,當射程覆蓋整個南海的"堤豐"系統瞄準中國腹地,馬尼拉顯然誤判了兩個關鍵邏輯:中國維護核心利益的決心不是選擇題,而美國從來不會為代理人戰爭押上本土安全。
(圖1)
菲律賓的"新英雄漁民"計劃暴露了阿基諾三世時代延續的話術陷阱——用民用漁船打頭陣,政府軍殿后策應,這套"灰色地帶戰術"在2012年黃巖島事件中就已破產。
中國海警如今配備76毫米艦炮的萬噸級巡邏艦常態化駐守仁愛礁,菲律賓那幾艘二手美國巡邏艇連碰撞戰術都難以施展。更諷刺的是,馬尼拉一邊炒作中國"海上民兵",一邊給漁民發放衛星定位設備要求他們闖入九段線。
這種雙標操作連美國都看不下去。美國《戰爭困境》網站最新推演顯示,在解放軍火箭軍覆蓋南海的東風-21D反艦導彈(如圖1)面前,菲律賓部署的"堤豐"系統生存時間不超過7分鐘,這種象征性部署除了給華盛頓遞投名狀,實際軍事價值堪比紙糊盾牌。
呂宋島北部的導彈陣地看似威脅中國,實則菲律賓已被美國綁上戰車——五角大樓2023年《全球兵力部署》報告明確將克拉克基地列為"遠征前進基地",這意味著戰時可作為美軍跳板,和平時期就是吸引火力的標靶。
(圖2)
馬尼拉似乎忘了1950年代臺灣海峽危機時,美軍都不敢越過紅線。今天美國國務院一邊聲稱《美菲共同防御條約》適用于南海,一邊又強調"不參與主權爭議",這種戰略模糊就像給菲律賓發空白支票,但兌付窗口永遠停在"將來時"。
中國反擊的策略精準打在菲律賓的軟肋上。
2023年中菲貿易額逆勢增長12%,菲律賓香蕉、鎳礦對華出口占比分別達42%和78%,這種不對稱依賴讓杜特爾特時期"擱置爭議"的務實政策顯得明智。現在中國海關突然加強檢疫菲律賓水果,南海休漁期執法船加大巡查力度(如圖2),都是不帶硝煙的警告。
東盟的沉默更值得玩味。柬埔寨首相洪瑪奈上月訪華時特意考察海南自貿港,印尼當選總統普拉博沃拒絕配合美國"遏制中國"戰略,這些信號說明地區國家清楚南海問題的本質是中美博弈。
(圖3)
馬尼拉幻想復制2016年南海仲裁案的"外交勝利",卻沒注意到國際海洋法法庭最新判例(如2023年毛里求斯案)正在弱化強制仲裁效力。當中國與東盟國家加速推進"南海行為準則"磋商,菲律賓越來越像美國印太戰略里的孤獨演員。
危機管控的窗口正在縮小,但并非沒有轉圜空間。中美2014年達成的"海空相遇安全行為準則"可以擴展為三方機制,菲律賓與其賭注美軍導彈(如圖3),不如學習馬來西亞與中國設立的海上意外相遇規則。
在油氣開發領域,中越"萬安北-21"區塊合作模式證明,擱置主權爭議不等于放棄利益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