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那個已經走丟了50多天的福建男孩。
僅僅兩百米,本該是8歲男孩鄒煜樽與父母觸手可及的距離,然而,在福建莆田石谷解的這座野山中,這短短的距離,竟讓一個生命人間蒸發。
人人都期盼著能有奇跡的發生,也有人安慰男孩的父母沒有結果就是最好的結果。
但殘忍的一幕最終還是發生了,就在兩日前,附福建8歲男孩找到了——確認遇難。
但找到男孩尸體的并不是救援人員,而是當地一個抓青蛙的村民,關于男孩的死因,有網友在評論區也做出解釋。
這座山,遠比想象中更會“吃人”
男孩失蹤發生在五一假期,8歲的鄒煜樽,在下山的人流中走在父母前方約兩百米處,前面是他的哥哥,這是一個理論上無比安全的距離。
但石谷解竟成了8歲男孩難以走出的迷宮。
出事的福建莆田石谷解,并非供人休閑的景區,而是一座地地道道的野山。
對城市里的人來說,“山”可能只是一個綠色的、很涼快的地方,但對石谷解而言,這個詞意味著溝壑縱橫、懸崖遍布,意味著踏錯一步就可能滑入視線無法企及的深谷。
這里是探險者的樂園,也是迷路者的絕境,對于一個僅穿著單薄短袖、對環境一無所知的8歲孩子來說,這里處處是陷阱。
更致命的是天氣,男孩失蹤當晚,一場傾盆暴雨席卷了整片山區,并在此后數日連綿不絕,暴雨帶來的不只是低溫和濕滑,它能瞬間沖刷掉所有可能留下的氣味、腳印和痕跡。
緊隨其后的,是濃霧,山里的霧,能見度常常不足五米,伸手不見五指絕非夸張,它不僅吞噬了方向,更吞噬了搜救的希望,也吞噬了一個孩子心中最后的光。
“臉色蒼白”,這是目擊者對男孩最后的印象,現在回看,那或許早已是失溫或脫水的前兆。
他在山林里獨自面對的,是饑餓、寒冷、恐懼,以及一個遠超他理解范圍的、充滿敵意的原始自然。
信息來源:新浪新聞——福建爬山失聯50天男童遺體被找到
一場千人大搜救
孩子失蹤后,一場規模空前的搜救行動迅速展開。
來自各地的多支專業救援隊、當地政府、警方和熱心村民,組成了一支數百人的龐大隊伍。他們帶著最先進的裝備,試圖與時間和死神賽跑。
搜救犬不止一次捕捉到過孩子的微弱氣味,卻又總在暴雨沖刷過的溪流邊戛然而止,信號時斷時續,最終歸于沉寂。
無人機掛載著熱成像設備升空,但在濃霧和茂密樹冠的雙重遮蔽下,科技的“天眼”成了睜眼瞎,屏幕上只有一片混沌的色塊。
搜救范圍從最初的幾公里,一度擴大到近乎瘋狂的50公里,隊員們用雙腳在衛星地圖上畫出了密密麻麻的搜尋軌跡,幾乎踏遍了每一寸可疑的土地。
他們拼盡了全力,挑戰著生理和心理的極限,這是一場人類決心與自然法則的角力,但結果令人沮喪。
最終,揭開謎底的,不是雷達,不是警犬,也不是任何專業的搜救人員,而是兩個多月后,幾個在山澗邊抓青蛙的當地人,一次純粹的偶然。
這個結局,充滿了黑色幽默般的諷刺,也讓所有參與搜救的人,感受到一種巨大的、無能為力的悲哀。
尸體地點,令人疑惑
男孩失蹤后的救援團隊就展開了搜救,但最后男孩遇難的地點實在是令人難以接受。
因為這個地方就距離男孩失蹤地五公里 ,而男孩之所以距離失蹤地這么近,是因為男孩在發現與家里人走丟之后又折返回去。
男孩以為父母和哥哥還在山上, 父母和搜救人員卻以為男孩已經下了山,也就是這樣,男孩和父母走岔道了。
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男孩竟然又折返回去,所以搜救人員一直在不斷的向外延伸尋找,殊不知卻是離男孩越來越遠。
所以即便是組織了30多隊救援人員,用上搜救犬和高科技,也還是沒有找到男孩的原因。
有的時候正是因為我們把問題復雜化,所以才會距
離正確的答案越來越遠,捉青蛙的村民看到了一堆白骨,這個8歲福建男童失蹤的消息,也算是告一段落。
但是對于男孩遇難的地點。還是讓很多網友的心里很是難過,因為當時搜救的時候就有很多網友建議不能只往下找,說不定孩子回頭找爸爸媽媽,往上一直走。
但是當時給出建議的網友卻被很多人網爆,只能說,最后結果真的令人難以接受。
目前男孩遇難已經排除了他殺的可能,但是網友們還是非常的憤怒,他們感到疑惑,為什么成千上百的搜救人員卻找不到一個8歲的男孩,是不是在救援的時候疏忽大意。
還有網友責怪男孩的父母,作為父母為什么要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而且還是去到這么危險的地方。
但是在這件事情中,沒有人是單純的旁觀者。
無人冷眼旁觀
在這場漫長的等待中,有三個令人心碎的剪影。
第一個,是那個消失的男孩。我們無從知曉,在他生命的最后時刻,他有沒有哭喊過爸爸媽媽?是怎樣一步步從慌不擇路,走向筋疲力盡?那張“蒼白”的臉龐背后,是怎樣的孤獨與絕望?
這是一個永遠的黑匣子,裝滿了我們不敢想象的痛苦。
第二個,是他的父母,從報警時的驚慌失措,到日復一日背著干糧上山尋找。他們拒絕了“放棄”這個選項,哪怕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希望渺茫。
同事說他們“特別的憔悴”,那種被自責和悲痛掏空靈魂的狀態,是任何語言都無法準確描述的。
當噩耗傳來,母親當場崩潰。這座山,最終還給他們的,只是一具冰冷的遺體和一個破碎的家。
第三個,是屏幕前的我們,事件牽動了無數網友的心,人們祈禱、關注,試圖用網絡的力量提供一絲微光。
但同時,陰謀論和謠言也開始滋生,給這個本已承受不起的家庭,帶來了額外的傷害,直至官方不得不出面辟謠。
關心、猜測、同情、指責……公眾的情緒如潮水般涌來,但我們能做的就是從男孩的悲劇中,尋得教訓:視線之內,才是安全距離。
不要把城市里的安全感,理所當然地復制到野外,對自然的敬畏心,永遠是戶外活動的第一道護身符,野山,從來不是馴服的寵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