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的一天,時任陜甘寧和晉綏聯防軍司令員的賀龍同志,給時任第385旅副旅長兼隴東軍分區副司令員陳伯鈞去了一封信。陳伯鈞還以為,這是賀老總給自己布置工作呢。可他打開信后才知道,這是一封措辭嚴厲的批評他的信。
賀龍在信中說,最近一些會議上,包括你與別人的交談中,都有出現過稱毛澤東同志為“老毛”“毛先生”等情況,私下里和大家聊天時,還有管朱德同志叫“胡子”的時候……
賀龍強調說,這是對毛澤東和朱德同志極不尊重的,更是極其不嚴肅的,這是一種散漫的作風,如果不改,那將在部隊造成很壞的影響。因此,他在信中嚴厲提醒陳伯均,務必改正現在的錯誤。
陳伯鈞看信以后,感受到了賀龍對待這件事情的嚴肅性和心中的怒氣,也進行了深入地反思,真真切切地感到了自己的這種作風,確實影響了部隊管理和團結,并認識到了自己的缺點絕對不止賀龍批評的這樣簡單,可能還有更深層次的認識問題。
因此,陳伯鈞鄭重地給賀龍回了一封信,講了一下這個稱呼的具體來歷,說井岡山時就這樣,他改掉就是了。同時,他還對賀龍對自己的無私批評表達了感謝之情,這是關心和愛護下面的同志,更是對自己的幫助。
那么,陳伯鈞為何這樣稱呼毛澤東和朱德同志呢?剛才講了,在井岡山時期他就這樣稱呼的。他是井岡山的老同志了。當年,毛主席領導發動秋收起義的時候,他便在隊伍中,后來隨毛主席一起上了井岡山。因此,他的革命資歷是相當老的。
當時,井岡山所有人都是非常平等、坦誠的,上下級的觀念也不是那樣深,所有同志都仿佛像一家人,有時甚至部署任務,就像一家人聊天,也沒有什么會場。但這并不是對同志不尊重,更不是不尊重毛主席的領導地位,只是感覺很親切罷了。
也正是因為此,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他就養成了這個稱呼的習慣。后來,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沒有因為紅軍隊伍擴大了,毛主席在我黨我軍的地位越來越高而改變。
他反而覺得這樣叫更貼切,更顯得同志關系好,也就沿用到現在了。
況且,在延安期間,他見毛主席的次數不算少,而且每次都這樣叫著,也沒有感覺到毛主席對這個稱呼有多介意,更沒有見到毛主席對自己疏遠或是心存不滿,也就全然沒有顧及到這件事的影響。經賀這樣一批評,他才恍然大悟。
右二 陳伯鈞
他深深地認識到,毛主席是我黨我軍的主心骨,他這樣稱呼很容易給別人造成一種錯覺,就像標榜自己和毛主席的關系特別近、特別好一樣,無形中影響了大家的團結。
陳伯鈞很快改正了這個毛病,此后再見到毛澤東同志的時候,一律尊稱為毛主席,也不在私下里再出口“老毛”“胡子”等詞語了。
而陳伯鈞這樣稱呼毛主席,也的確沒有影響他們之間的戰友情誼。無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建設時期,毛主席對陳伯鈞都是十分關心的。
在特殊的年代里,陳伯鈞處境不好,是毛主席及時安排他登上了天安門城樓觀禮,還與他握手詢問他的病情,治療得如何。這些鏡頭,都被攝影師記錄下來,也無形中讓那些別有用心之人,再不敢輕易地打他的主意,也無形中對他形成了特殊的保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