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高考成績揭曉,他第一時間計算的不是分數線,而是錢包厚度。
“637分,錢包不保了!”物理老師楊李怡對著手機屏幕笑嘆。這個分數足以讓多數考生欣喜若狂,卻讓這位雙流中學的教師不得不兌現承諾——自掏腰包請一百多名學生吃火鍋。
這位31歲的青年教師曾以650分考入清華,做過程序員,三年前毅然轉身踏上講臺。2025年高考,他帶著第一屆學生走進考場,只為完成一個“全程陪同高考”的約定。
一場被學生“套路”的溫情賭約
“他們打趣說考不到600分就請吃飯,我說600分太瞧不起我。”楊李怡笑著回憶。
另一個班的學生立刻加碼:“考640分才配得上楊老師的水平!”一句玩笑,成了師生間莊重的契約。
最終他交出了數學146、外語144、物理96的亮眼答卷,總分637分距離約定僅差3分。查分時他唯獨對物理耿耿于懷:“其實能考滿分的。”教師骨子里的精益求精展露無遺。
考場上的頓悟:比分數更重要的是溫度
物理考場上,這位專業教師竟緊張到手心出汗。
“因為我是物理老師,更怕在學生面前失手。”這份切身體驗讓他頓悟:教師不能只做考后分析師,更要理解學生考場上的心跳。
非智力因素對成績的影響,第一次如此真實地擊中他。數學提前交卷的從容與物理考場的緊繃形成鮮明對比,這將成為他日后課堂里最珍貴的教學案例。
從清華程序員到講臺:人生賽道轉換的啟示
他曾是清華園里的代碼高手,卻在三年前選擇與機器告別:“我想和人打交道。”這個決定讓他收獲了超越代碼的溫暖。
炎夏里他為學生買西瓜解暑,課間學生會悄悄將冰鎮礦泉水放在他講臺上;他關注著每個孩子的情緒起伏,感冒時辦公桌上總會出現不知誰放的感冒藥。
火鍋沸騰處,是人生新起點
當沸騰的紅油鍋底端上餐桌,氤氳熱氣中映照著一張張青春臉龐。這不是簡單的師生聚餐,而是一場鄭重的人生交接儀式。
“考好了可喜,考不好也不必懷疑自己。”楊李怡舉杯寄語少年,“高考不是人生唯一的路途規劃。每條賽道都有成功的人,找到熱愛并做到精通,你自有不可替代的光芒。”
火鍋的熱氣蒸騰著,如同少年們無限可能的未來。這位踐行“陪跑”承諾的老師用行動證明:教育最動人的模樣,是我雖在岸上指引方向,卻始終記得水中前行的重量。
人生真正的考場,從不在封閉的教室。當一位教師敢于跳進學生的激流里同游,分數早已化作浮標,而那份共同泅渡的勇氣,才是穿越歲月洪流的方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