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天,讓高考生頭疼的除了高考,可能就是選專業(yè)了。近期,學人Scholar策劃了“回望高考”系列,邀請多位高考“過來人”談談專業(yè)選擇時的心路、回首時的感悟。本期邀請了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學生卜一航,為大家談談他對高考后專業(yè)選擇的看法。
文 | 卜一航,北京大學大二學生
各位學弟學妹:
見字如晤。
我是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的一名大二學生,同時也在哲學系修讀雙學位。很高興今天能有這樣一個機會,與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專業(yè)選擇的淺薄思考。這幾個問題,與其說是回答,不如說是我這兩年求索之路的一次回望與梳理。
關于選擇:一場蓄謀已久的“偶然”
高考出分,塵埃落定,接踵而至的便是選擇。我在高中的選科是純粹的理科組合——物理、化學、生物。按照慣常的劇本,我的大學生涯或許應該與試管、代碼或是精密的儀器為伴。然而,劇本的走向卻在我高二那年悄然發(fā)生了偏轉。當時,我有幸參與了一個大學教授的課題組,提前窺見了“科研”的真實面貌。那段經(jīng)歷如同一劑清醒劑,讓我清晰地意識到,盡管我能解開那些復雜的物理題,能背下長串的化學式,但我的心并不在那片由數(shù)據(jù)和定律構成的世界里。我缺少那種愿意為之皓首窮經(jīng)的熱情與癡迷。
于是,在那個夏天,我做出了一個看似“離經(jīng)叛道”的決定:告別理工科,投身于更為廣闊的社會科學。我最初的目標是法學,心中懷揣著“以法為器,匡扶正義”的樸素理想。然而,命運的奇妙之處就在于它的不期而遇。在與北大、清華的學長學姐們交流時,“國際關系”這個略顯陌生的詞匯闖入了我的視野。它不像法學那般“入世”,卻以一種更宏大的敘事吸引了我--它探討的是民族的興衰、文明的碰撞、世界的秩序。那種在歷史長河中思考當下,在權力棋局中洞察人性的智識魅力,瞬間擊中了我。于是,我最終堅定了自己的方向,走向了國際關系。這可以說是一場“誤打誤撞”的相遇,但現(xiàn)在回看,卻更像是一場蓄謀已久的“偶然”。
關于當下:在迷霧中找到燈塔
坦白說,初入燕園,我也曾有過片刻的迷惘與后悔。當聽到法學院的同學已經(jīng)開始規(guī)劃“五院四系”的深造之路,暢談著“紅圈所”的未來時,國關學生的出路似乎顯得模糊而不確定。法學那條清晰可見的職業(yè)路徑,如同堅實的陸地,而我所選擇的,似乎是一片充滿未知與風險的汪洋。這種對于“就業(yè)”的焦慮,幾乎是每個社科學生的“成年禮”。
然而,這種搖擺在我真正深入課程學習后,便煙消云散了。我逐漸發(fā)現(xiàn),我對法學的想象,或許也只是基于影視劇和新聞報道構建的空中樓閣。真正的法學學習,是沉浸在浩如煙海的法條與案例中,進行嚴謹?shù)倪壿嬐评砼c辯駁。這也讓我深刻地意識到,我們永遠不要根據(jù)想象來選擇專業(yè)。你所熱愛的,可能只是它的光環(huán),而非其本身。唯一的破局之道,便是想盡一切辦法,去了解一門學科最真實的肌理--去讀它的導論教材,去聽一堂它的專業(yè)課,去和這個領域的學長學姐進行一次深入的對話。
幸運的是,國關的課堂沒有讓我失望。更幸運的是,我在更廣闊的知識海洋中,遇到了屬于我的那座燈塔——哲學。在大一的《哲學導論》課上,李猛老師以其淵博的學識和深邃的思辨,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通往“愛智慧”的大門。從古希臘的城邦到康德的星空,那些看似“無用”的思考,卻一次次擊中我內(nèi)心的困惑,讓我開始審視自身、審視權力、審視我所處的這個世界。于是,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修讀哲學雙學位。盡管這意味著每個學期都要面對“爆表”的課程安排和讀不完的書單,但在哲學的思想殿堂里馳騁,那種智識上的愉悅與靈魂上的豐盈,是任何東西都無法替代的。
關于未來:成為一個自由豐滿的靈魂
如果時間倒流,讓我重新站在那個選擇的岔路口,我還會這樣選嗎?答案是肯定的。我依然會放棄看似“前程似錦”的理工科,依然會在法學與國關之間,選擇這片更需要自己去探索航向的海洋,依然會在最繁忙的時候,一頭扎進哲學的懷抱。
因為大學四年的時光,遠不止是職業(yè)技能的培訓所。正如馬克斯·韋伯在《以學術為業(yè)》中所言,學術首先是一種“志業(yè)”,而非純粹的“職業(yè)”。我從未將“就業(yè)”作為衡量我大學生活成功與否的唯一標尺。我更希望,在北大這片“常為新”的園子里,我能成長為一個擁有“自由而豐滿的靈魂”的個體。一個不被世俗的成功定義,能夠獨立思考,擁有健全人格和豐沛內(nèi)心的人。我的專業(yè),正是我實現(xiàn)這個目標的路徑。國際關系給了我理解世界的框架與視野,而哲學則給了我反思世界與安頓自身的深度與力量。
所以,對于即將面臨專業(yè)選擇的你們,我想說的是:
首先,請勇敢地向內(nèi)探索,認識你自己。你的熱愛、你的天賦、你愿意為之付出時間與努力的方向,比任何一份“熱門專業(yè)”榜單都重要。
其次,請大膽地跳出信息繭房,去看見真實的世界。不要停留在想象中,去讀書、去聆聽、去交流,觸碰那些學科最真實的脈搏。
最后,請永遠對知識保持一份開放與好奇。不要過早地用“功利”的尺子去丈量一切。你永遠不知道,在哪一個不經(jīng)意的瞬間,會遇到那個點亮你整個青春的學科,就像我遇到了哲學。
未來的路很長,充滿了不確定性,但這正是青春的魅力所在。愿你們都能做出忠于內(nèi)心的選擇,在大學的殿堂里,找到那片能讓你的靈魂自由起舞的天地。
祝前程似錦,更祝內(nèi)心豐盈。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