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社新加坡系列演出期間,郭德綱接受媒體專訪,被稱中國相聲大師。當采訪內容傳到國內,一時間熱議紛紛。多數網友認為,這樣的稱呼實至名歸,老郭擔得起。什么時候,郭德綱被貼上中國相聲大師的標簽呢?這是粉絲、網友的行為,還是媒體的肯定呢?為什么郭德綱被這樣稱呼,多數網友是支持的,認為是實至名歸呢?
郭德綱首次被貼上中國相聲大師的標簽,是在韓國仁川演出期間。人民日報海外版轉載了一篇文章,該文章在介紹郭德綱的時候,稱呼郭德綱為“中國相聲大師”。既然被人民日報轉載,報道的內容也是被審核過的,說法也是被認可的。于是,網上有了“人民日報點名郭德綱”、“郭德綱是中國相聲大師”的相關詞條和報道。
在龍字科招生時,朱鶴松曾詢問師父郭德綱,自己的相聲,算不算是傳統相聲。郭德綱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從觀眾的角度告訴徒弟,觀眾喜歡的,就是傳統的。確實,無論什么演出,最終面對的都是觀眾。觀眾認可你,支持你,這就足夠了。德云社和郭德綱是備受觀眾喜愛和支持的。有了這份基礎,被稱作相聲大師,無可厚非的。能帶著團隊到國外巡演,被稱作中國相聲大師,則實至名歸。
德云社此次世界巡演,非常火熱,非常吸睛。在塔桑尼亞,郭德綱接受了中新社、央視的采訪。駐坦桑尼亞大使陳明健女士到后臺看望德云社演員。演出結束,新華社以“中國相聲走進非洲,德云社在坦桑尼亞開演”為題進行了長篇報道。在非洲的破冰演出,能夠得到官方、官媒同時的認可和肯定,這是一份殊榮,背后的含義,是不言而喻的。
在歐洲巡演,德云社已經非常成熟了。演出的時候,德云社演員結合當地特色,加入到作品中,贏得了觀眾的喜愛和支持。每場演出,大家最關注的是票房和上座率。雖然海牙、慕尼黑、羅馬的門票未售罄,但上座率是非常高的。簡單一點說,門票也就剩一兩張沒賣出。從現場上座率,是能夠清晰判斷,當地觀眾對德云社的支持,對觀眾的喜愛。
在新加坡,德云社連續安排了兩場相聲專場。為什么這樣安排呢?郭德綱透露,這是市場的需要。去年,德云社在新加坡演出,主辦方透露,還有9000名觀眾想觀看演出。既然有市場,既然觀眾需要,加場是非常有必要的。由于劇場安排協調不開,只能報以遺憾。今年,德云社就直接安排兩場,最大程度滿足大家。
演員,自己說自己厲害,那不叫厲害。觀眾認可,觀眾支持,才是最直接的。德云社無論在國內,還是在國外,演出上座率都是很有保障的。當然,一些想唱衰德云社的小部分網友會另辟蹊徑。找一些特別時間,特別角度的照片,去佐證自己的說法。其實,這樣做也沒有給他們帶來什么好處。德云社該掙的錢,該得到的肯定,都已經得到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