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天,廣州迎來2025年上半年最后一次土拍——但這一次,未等正式“落槌”,部分答案就已提前寫好。
原定出讓的5宗熱門地塊中,三宗在6月27日已提前終止出讓,包括廣受關注的天河世界大觀兩宗地塊,以及海珠廣紙地塊。截止今日僅有白云槎頭與荔灣小梅大街兩宗地以底價成交。
看似冷清的結果背后,是城市節奏的真實放緩,也是市場邏輯的重新排列。?
今天這場土拍似乎顯得格外冷清,但卻真實呈現了當下廣州土地市場的幾組新坐標:
哪些地能成交?為什么是這些地?
房企在猶豫什么?城市又在試探什么?
未來廣州土地市場應該會哪走?
我們試著從這場土拍中,看清一個正在變得更現實的城市與市場。
本輪五宗地塊概覽:
核心中的核心,各有指向
本輪計劃出讓地塊共五宗,涵蓋天河、白云、荔灣、海珠四大主城區,其中天河世界大觀(兩宗地)、白云槎頭車輛段、海珠廣紙、荔灣小梅大街地塊,均為各自板塊中的核心位置。
但截至今日,僅成交兩宗:
【白云槎頭車輛段地塊】
所屬板塊:白云西槎頭
建面體量:約18.6萬㎡
成交樓面價:1.9萬元/㎡
結果:廣州地鐵地產以218299萬元底價成交
這是本次土拍體量最大的一宗,同時又具有典型TOD屬性。12號線+13號線交匯,帶學校指標,有體量、有節奏。
另外,這里正處城市功能轉型核心地帶,一端連著白云老城區,另一段牽著白云新城。不夸張的說,這里就是白云更新節奏的壓艙石。
而廣州地鐵地產本身就具備極強的“統籌城市功能”的能力、以及TOD開發經驗,未來這里大概率會成為“白云生活方式”的新范本:地鐵、教育、住宅、商業一體化融合,強化“站城一體屬性”。
【荔灣小梅大街地塊】
所屬板塊:荔灣老城中軸
面積最小:僅約5300㎡
成交樓面價:3萬元/㎡
結果:力迅地產以31338萬元底價成交
作為老城區中的微更新地塊,小梅大街地塊雖面積不大,但勝在核心老城地段和便捷交通體系。
地塊位于荔灣湖、上下九商圈及雙地鐵交匯處,生活氛圍濃厚,是改善置業者偏好的“鬧中取靜”選項,亦是本輪土拍中最“即插即用”的城區補位型地塊。
預測未來也會打造成高端小型住宅或精品公寓項目,可結合嶺南文化特色,融合歷史文脈與現代審美,提升老城人居新意。
而原計劃中的天河世界大觀兩宗地塊、海珠廣紙地塊,則是在6月27日提前終止出讓。
【天河世界大觀AT1003083 & AT1003084地塊】
所屬板塊:天河智谷
建面總量:約7.1萬㎡
起拍樓面價:3.0萬—3.19萬/㎡
【海珠廣紙片區AH050335地塊】
所屬板塊:海珠南部廣紙舊改區
出讓面積:約1.2萬㎡
起拍樓面價:3.4萬元/㎡
雖然終止出讓,但這三塊地不管是從地段還是配套上看,都可稱得上“明星地段”了。
其中世界大觀位于天河智谷中軸,是目前天河為數不多還在供出的可售住宅用地。
位置上看該地塊于地鐵21號線大觀南路站近鄰,周邊產業+教育+商業+居住氛圍濃厚,是天河中東部城市更新的重要樣本之一。
而廣紙地塊 位于廣紙更新計劃中的重要片段,南邊靠近燕崗、北面連著南洲,等11號線建好之后,整個片區的聯動性會非常強。
然而,這三塊的流拍也是可預見的——想要拿地,成本過高。
世界大觀兩地塊總價達23億,廣紙地塊起拍樓面價也是高達3.4萬/㎡,疊加周邊競品多、新規下利潤被稀釋,最終導致開發商興趣寥寥。
開發商怎么變了?謹慎、理性、要回款
廣州土拍不乏“封頂連拍”的火熱時刻,但今天的冷靜則顯得格外醒目。
1)參拍企業少了,也選得更精
從競拍企業的類型和策略來看,有錢、有運營能力的開發商依然在出手,但都傾向選擇配套成熟、產品好做的板塊。像這次白云、荔灣這類“確定性高”的地塊,關注度和信心都還不錯。
2)能賺錢的才做,而不是“做氣氛”了
現在的房企出手會顯得更謹慎,買地時精打細算、建房時反復權衡、回款周期反復模擬。畢竟,今天拿地,就得是3年后能回正現金流的項目。
3)融資收緊,利潤模型變薄
疊加“禁止偷面積”“陽臺不能砌改”“現房交付”要求,很多原本靠“設計邊界”獲取額外利潤的做法都行不通了。房企必須重新做一遍開發模型,真正把利潤建立在戶型、配套、產品力上。
這一切指向的,是房企對“穩”和“回款”的雙重依賴——能落地的項目才是真機會,能回錢的項目才是真價值。
為何最近土拍頻遇冷?要看深層原因
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廣州的土地市場是不是“走冷了”?
確實,近幾個月流拍或延期掛牌的地塊比過去多了。但這不一定說明市場不行了,而可能說明市場更挑了。
地段不好不買,哪怕便宜。
回報不清不買,不再一味等待“后市暴漲”。
周邊配套差不買,因為未來回款靠預售不是靠想象。
開發商的拿地邏輯,正從“廣撒網”進入“狙擊手”時代:我可以不多,但每一個地塊都要能上桌、能賺錢、能走完。
另外,不能忽視的一點是,本輪土拍恰逢“使用率新規”正式發酵的窗口期,這背后對土地市場的影響不小。
1)飄窗不能砸、陽臺不能封
意味著再也沒有“白賺”面積,開發商不能靠贈送來做表面上的“高性價比”。
2)得房率回歸理性,戶型必須更真誠
不能靠飄窗偷面積,就要在有限的建面里,把每個功能區設計好。誰能在89㎡里把三房做得舒適,誰就有競爭力。
3)同等價格下,住起來的體驗差異會被放大
這對地段、配套、物業、園林等維度提出更高要求——因為買家能感知的,變成了真實可觸的生活感,而不是戶型圖上的“神操作”。
對開發商來說,這輪新規是挑戰也是契機。看誰真的懂生活,看誰能做出靠譜產品,而不是靠營銷話術一時取勝。
廣州的土地走向,已經在慢慢改變
不論本輪土拍的冷,背后其實藏著廣州供地模式的一個新變化:
1)“性價比+好配套+強產品”組合將是主旋律
大體量的地塊越來越難盤活,真正可操作的,反而是那些確定性高、性價比高的地。未來白云、荔灣這種有生活基礎的區域,還會持續出好貨。
2)土地市場和樓市市場正在對齊節奏
一邊是樓市去庫存、改善主導,一邊是土地供應收口、地塊回歸實用。兩者同步調整,有助于把市場從“交易高峰期”拉回“真實生活周期”。
而每一次土拍,其實都是城市發展一次悄悄的“預演”。
它預演了區域格局的松動:海珠還能做什么?白云TOD怎么接著走?荔灣還能撐起什么樣的生活想象?
它預演了開發商策略的轉變:拿什么項目冒險?拿什么項目守住現金流?該講產品,還是講兌現?
今天結束的土拍,或許沒有太多“熱搜”場面,但它清晰地告訴我們——廣州的土地市場正在換擋,樓市的游戲規則也在重新洗牌。
接下來,真正值得關注的,不只是這塊地賣給了誰,而是這塊地將為誰蓋房、帶來什么樣的生活、能不能兌現大家對城市的信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