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沙俄為了跟日本爭奪遠東地區,大力發展海軍,規劃了龐大的造艦計劃。為了盡快完成造艦計劃,不僅國內各造船廠船臺上全是在建的各型軍艦,還借助國外造船廠,當時俄國海軍向美國、德國、法國分別訂購了不少軍艦,包括戰列艦、裝甲巡洋艦、防護巡洋艦等。今天給大家介紹其中一型法國為沙俄設計建造的裝甲巡洋艦——“巴揚”級,該型軍艦擁有較快的航速,但火力很一般,裝甲防護也有缺陷,所以難堪重任。
“巴揚”級裝甲巡洋艦
說起來沙俄的軍艦外購也挺有意思,美國給沙俄建造戰列艦和防護巡洋艦,一方面是出于賺錢的考慮,另一方面則是為了積累造船經驗。而德、法兩國更多是政治考量。德國希望俄國把預算花在海軍方面,這樣陸軍方面的投入就少了,并且希望俄國減少在歐洲的軍事部署、把軍事力量更多的轉移到亞洲牽制英國。而法國與英國是世敵,兩國打過百年戰爭,并且為爭奪世界海上霸權多次開戰,法國當然希望看到英國與俄國的爭斗中吃癟。因此,美、德、法三國在給俄國建造軍艦時,還是比較用心的,都使用了一流技術。
接著說“巴揚”級裝甲巡洋艦,該級艦是沙俄海軍向法國訂購的,設計原型是法國海軍Gueydon級裝甲巡洋艦。為了適應遠東港口水淺特征,“巴揚”級吃水只有6.7米,噸位上也減少了不少,標準排水量只有7800噸。對比之下,Gueydon級裝甲巡洋艦的標準排水量有9300多噸,吃水有7.7米。“巴揚”級同級艦共4艘,首艦“巴揚”號由法國地中海造船廠承建,1899年2月開工,1900年6月下水,1903年4月完工交付。
火炮布局
“巴揚”級裝甲巡洋艦主要性能:艦長137米,寬17.5米,吃水6.7米,主炮塔裝甲厚152毫米,指揮塔裝甲厚127毫米,舷側裝甲帶厚51~203毫米(后續艦51~178毫米),甲板裝甲厚51毫米,標準排水量7800噸,滿載排水量8300噸,艦員編制568人。動力為2臺三脹式往復蒸汽機,16500馬力,雙軸,航速21節,續航力7000海里/10節。
配備2門203毫米/45倍徑主炮,單裝,船艏艉各一座主炮塔。8門152毫米/45倍徑速射炮,單裝,船舷兩側各4門。另有16門76毫米/40倍徑速射炮,8門47毫米/40倍徑速射炮,2具457毫米魚雷發射管。后續艦的76毫米、47毫米速射炮數量有所不同。
適合破交作戰
從性能數據可以看出,“巴揚”級的主要火力是2門203毫米/45倍徑主炮和8門152毫米/45倍徑速射炮,火力明顯弱了。沙俄遠東海軍的假想敵——日本聯合艦隊的裝甲巡洋艦,普遍配備4門203毫米/45倍徑主炮和14門152毫米/40倍徑副炮,一對一可以壓著“巴揚”級打。裝甲防護上,“巴揚”級也有缺陷,別看舷側裝甲帶厚達203毫米,但覆蓋面積太小了,本質上就是“皮帶裝甲”,海戰中被敵方艦炮命中的幾率都不大。航速上,算是中規中矩,在世界主流裝甲巡洋艦中并不算快,當然也不算慢。
“巴揚”級的武備太對不起噸位。對比之下,日本從意大利購買的“加里波第”級裝甲巡洋艦標準排水量只有7700噸,但配備有1門254毫米/40倍徑主炮、2門203毫米/45倍徑主炮和14門152毫米/40倍徑副炮,火力比“巴揚”級強太多。所以“巴揚”級更適合當破交船,用來襲擾敵方海上運輸線,當然用來對付敵方的小型艦只也可以,但是無法作為主力艦參與艦隊對決。
綜合性能明顯不如日本裝巡
最后介紹一下“巴揚”級首艦“巴揚”號的情況。該艦服役后不久就被調往遠東,加入沙俄海軍太平洋艦隊旅順分艦隊,駐扎在旅順港。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后,其主要任務是支援己方驅逐艦并炮擊逼近的日本陸軍。7月27日出擊時被水雷炸傷,此后一直在修理,錯過了黃海海戰,后來在12月9日被日本陸軍280毫米榴彈炮擊沉在泊位上。戰后,“巴揚”號被打撈起來,經修復后命名為“阿蘇”號并加入日本海軍服役,一直服役到1932年8月作為靶艦被擊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