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這回真是拿出殺手锏,直接發動了史無前例的“全面圍堵中國”大戲!不僅把稀土出口這根命脈狠狠掐死,還干脆砍斷了全球頂尖半導體廠商賴以生存的“美國技術通行證”,讓我們的芯片產業瞬間斷了氧氣,瀕臨崩潰邊緣。
稀土是造導彈、雷達、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材料。全世界超過90%的稀土開采和92%的加工都在中國手里,美國軍工企業用的稀土87%得從中國進口,F-35戰斗機、核潛艇這些尖端武器都離不開咱們的稀土。
可美國偏要自斷經脈,先是限制本國企業從中國進口稀土,又逼著澳大利亞、越南這些國家“去中國化”。結果美國本土唯一的稀土礦芒廷帕斯,7.7%的股份是中國公司的,每年產的稀土還得運到中國來加工。
他們想重建稀土供應鏈至少得5年,可咱們手里攥著全球最頂尖的稀土分離技術,就算美國挖到稀土礦,沒咱們的技術也煉不出能用的材料。
至于半導體產業,美國的打壓更是到了歇斯底里的地步。拜登政府把136家中國半導體企業和機構塞進了“實體清單”,連24種關鍵制造設備、EDA設計軟件都下了禁運令。
他們還逼著荷蘭、日本這些盟友搞“芯片聯盟”,想把中國完全排除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之外。
可美國人忘了,中國市場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費地,每年進口額超過3000億美元。他們卡脖子的結果是什么?中國半導體出口逆勢增長,2024年出口額突破了1萬億元人民幣,成熟制程芯片自給率已經接近70%。
華為的麒麟芯片、長江存儲的閃存顆粒,不都是在美國的封鎖下硬生生搞出來的嗎?現在連英特爾、英偉達這些美國巨頭都跳出來反對制裁,因為他們發現,沒了中國市場,自己的利潤暴跌,股價腰斬。
美國為啥要這么瘋狂地圍堵中國?說白了就是害怕咱們搶了他們的霸主位子。40年前他們用“廣場協議”整垮了日本經濟,現在又想故伎重施,逼著全世界在中美之間站隊,要求各國出口美國的商品“中國成分”不能超過40%。
可他們忘了,中國已經是140多個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全球每3臺新能源汽車、每4塊太陽能板就有1臺(塊)是中國造的。
越南的服裝廠就算不用中國布料,可縫紉機、染料還是中國貨;印度組裝的手機,攝像頭、電池還是來自中國供應鏈。
美國想把中國從全球產業鏈里踢出去,結果只能讓全世界的生產成本暴漲,最后吃苦頭的還是美國老百姓。
美國的圍堵不僅沒能打倒中國,反而激發出了咱們的創造力。過去五年,中國研發投入強度從2.1%提升到2.6%,全社會形成了“卡脖子的地方就是創新的戰場”的共識。
就拿芯片產業來說,美國越是限制先進制程,咱們越在成熟制程上深挖潛力,把55納米、28納米的芯片做到極致,用規模效應和性價比打開市場。
現在全球80%的汽車芯片、工業芯片都采用成熟制程,咱們正好借這個機會彎道超車。去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量超過德國成為全球第一,鋰電池、光伏產品出口增長近30%,這些“新三樣”的爆發,背后都是國產半導體產業鏈的支撐。
更有意思的是,美國的制裁還讓他們自己人先亂了陣腳。英特爾因為失去中國市場,第三季度虧損166億美元,創下56年來最大季度虧損;美國商會估計,要是徹底和中國脫鉤,美國半導體企業每年得損失830億美元收入,12.4萬個工作崗位不保。
而咱們通過《反外國制裁法》《對外關系法》這些法律武器,對美國的無理打壓發起了對等反制。當美國企業跪求中國放松稀土出口管制的時候,咱們卻在悄悄收緊稀土加工技術的人才流動,防止核心技術外流。
美國越是想把中國孤立出去,只會讓全世界更看清他們的霸權本質,讓更多國家站到中國這一邊。這場較量的最終結果,一定是中國突破重圍,而美國的“全面圍堵”變成一場自掘墳墓的鬧劇。歷史會證明,那些打不倒我們的,終將使我們更強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