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上的勝利可能伴隨道義上的失敗,道義上的勝利可能伴隨戰場上的失敗。以色列在12天的以伊戰爭中取得了“先發制人”的優勢,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伊朗核設施和巡航導彈對以色列國土安全形成的潛在威脅。
按理說以色列民眾可以涌上街頭,載歌載舞地歡慶“勝利日”,感謝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生死存亡”的重大時刻做出了出戰的英明決策,但事與愿違,民眾非但不感謝旨在消除伊朗濃縮鈾基地的突襲行動,而且要求清算內塔尼亞胡的多起罪行。
6月28日,以色列多地爆發大游行,海法市的抗議者手持標語,要求結束加沙戰爭,數千名示威者聚集在特拉維夫市中心,要求內塔尼亞胡當局確保仍被扣押在加沙的以色列人質獲釋。這是自6月24日以色列與伊朗停火以來,以色列人質的親屬首次舉行的集會,在以色列與伊朗交戰期間,以色列實施了緊急限制措施,原本每周舉行的集會被迫中斷。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宣稱,以色列在對伊朗的軍事行動取得了歷史性勝利,清除了伊朗制造核武器的能力和上萬枚彈道導彈對以色列生存構成的毀滅性威脅,以色列還獲得了美國軍事介入的支持,促使美國直接打擊了伊朗福爾多等三處主要的核設施。
伊朗的導彈反擊能力超出了以色列的預判,21波導彈空襲造成以色列28人死亡、3238人受傷,包括海法煉油廠在內的關鍵基礎設施受損?。通過“真實承諾-3”的反擊行動,伊朗證明了其軍事實力?,以伊沖突未引發伊朗的反政府示威,反而激起了伊朗民眾對以色列入侵的抗議?。
以色列的連續空襲導致伊朗627人死亡、4870人受傷,數十名軍隊高官和核科學家遇難。本輪以伊沖突以“戲劇性”收場,以色列、伊朗、美國三方均宣布勝利,但實際上都付出了巨大代價?。以色列防空系統并非堅不可摧,出現多處漏洞。伊朗通過反擊鞏固了地區軍事強國的形象?,以伊沖突未根本改變地區力量的平衡,發生后續沖突的因素依然存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