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8點見,多一點洞見。每天早晚8點與你準時相約,眺望更大的世界。
近日,被兩河一江包圍的貴州省黔東南州榕江縣,遭遇30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全縣大撤離。
受災街道。 受訪者供圖
自6月24日起,貴州榕江縣遭遇洪災。6月28日,榕江縣再遭洪水,這已是榕江四天之內第二次遭遇洪峰過境。榕江縣每年都會受到洪水威脅,因為榕江有防洪堤,所以過往的洪水沒有進入到城區。今年榕江遭遇了三江匯流,最大洪峰流量達到了11360立方米/秒,創下了榕江歷史上的最高紀錄。閱讀全文>>>
28日,榕江細雨,警報聲、哨聲、喇叭聲響成一片。通知撤離的廣播,用普通話和榕江話輪番播放。供電車、推土機、汽車和人都往一個方向走,中心大道上出現了交通擁堵。9點半左右,有執勤人員拿著喇叭、手沖著出口方向揮舞,喊道,“趕快撤離,物資不要領了,往高處走,洪水要來了。”語氣急迫。
下午5點多,在一個地勢較高的酒店,來支援的志愿者鄧軍用無人機拍下了洪水漫過城區的景象——貫穿主城區的中心大道成了一條河,樹木和樓房像漂在黃褐色的水中,不少樹只露出一小叢樹冠。
很多人逆行而來。洛陽伊川神鷹救援隊一行12人在小丹江村沿河疏散群眾,拿著喇叭喊了4個小時;原本要去雷山縣進行防汛救援的貴州桐梓藍天救援隊,半路改道榕江,特意前來增援。
洪水過后,人們迫不及待想讓生活回歸正軌。29日早上4點,天剛亮,胡雨下山趕往店里,碰到正在門口給他清理淤泥的武警官兵。有了他們幫忙,這次的清理比之前快了太多,到上午11點,店門口的清淤工作基本完成。閱讀全文>>>
暑假開啟,旅行社、教育培訓機構、文博單位等紛紛上新“暑期研學”“研學游”“夏令營”等產品。如何“避坑”?新京報采訪一線法官和研學旅行專家,給出具體建議。
如何區分夏令營和研學項目?中國旅游協會研學旅行分會會長魏巴德介紹,從狹義上講,根據相關規定,研學旅行的組織方是中小學校,中小學校委托研學機構完成的旅行叫研學旅行。由旅行社、教培企業等主體組織的活動叫做夏令營。
“由旅行社、教育培訓機構、文化傳播公司等組織,面向C端用戶(青少年、親子),活動方式包括教育活動、拓展活動、軍事訓練活動等,這些都被稱作‘夏令營’。因為現在夏令營的課程設計更豐富,形式上更像研學旅行,很多人會將夏令營和研學混同。”魏巴德說道。
對于在選擇研學、夏令營項目時可能遭遇的風險,魏巴德建議家長一定要審查機構資質。因為夏令營涉及“吃、住、行”,根據旅游法的規定,活動中出現這兩項及以上的,組織主體就需要有旅行社的資質,旅行資質是特殊行業資質,有的自稱旅行社但沒辦理資質,就不是正規機構。同理,教育培訓機構如果辦理涉及“吃住行”的旅行活動,也要具備旅行社資質。
不同學段的孩子如何選擇適合的夏令營、研學產品?魏巴德建議家長不要盲目崇拜清北等名校游,小學生最重要的是體驗,到北京文化濃郁的地方陶冶情操,初中生可以參與一些研究性課題,高中生強調“思考”,跟生涯規劃相結合會更好,“清華北大等高校在暑假活動很少有深入課程體驗,如果非要去,高一高二的學生可以去體驗,低齡孩子沒必要。”魏巴德說道。閱讀全文>>>
2.1公斤按3公斤收費?快遞運營也需精細化,向上取整不該成快遞潛規則。
測評發現,8家企業中,有半數快遞企業在續重收費中存在“向上取整”行為。圖/網絡視頻截圖
近日,澎湃新聞記者購買8件凈重為2.5kg的樣品,購買相同規格包裝進行打包并自行稱重,每一件總重量達到2.7kg左右,此后記者分別通過8家常用快遞公司,以“標快”“普快”的方式郵寄到市內同一地點。
本次測評發現,8家企業中,有半數快遞企業在續重收費中存在“向上取整”行為。有快遞員稱,即使“2.1公斤也算3公斤的(收費)”,還有快遞公司將重量2.7kg左右的快遞,標注為4kg。
一些快遞企業“向上取整”的做法,不僅未如實標注快件重量,更沒有遵守國標中的精確度要求,是對相關規定的公然違背。這種看似簡化操作的計費方式,悄然侵蝕著交易的公平性,如此算計消費者,也暴露出一些快遞企業在精細化服務與商業利益間坐歪了屁股。
目前看,各家快遞企業“向上取整”的標準還處于“各自為政”的階段,有的續重是以1kg為計量單位,有的最小計量單位為0.5kg,但這種趨勢的蔓延是值得警惕的,這種對消費者不友好的行業風氣更需要盡快予以遏制。市場監管部門以及快遞行業協會等,有必要采用約談、查處曝光、處罰等方式,引導快遞企業“按規收費”,維護市場秩序。閱讀全文>>>
歐美外貿回暖!6月酷暑下,義烏和東莞的工廠均迎來“冬日訂單”熱潮,有商家日均接待十余個大客戶。關稅政策波動與供應鏈穩定性擔憂下,采購商紛紛將圣誕訂單提前3至4個月。
工人正在加緊趕制圣誕訂單。受訪者供圖
6月的珠三角暑氣蒸騰,東莞宏晉實業的車間里,工人們身著短袖加急包裝圣誕拉炮。生產線旁的紙箱堆成小山,印著“圣誕快樂”的禮盒與窗外烈日形成強烈反差。
完成英國客戶的圣誕拉炮訂單,這家工廠又要啟動美國市場的麋鹿主題禮盒生產。“生產線連軸轉了20天,沒想到6月會這么忙。”總經理盧斌擦著汗點開后臺數據,美國市場6月銷售額同比增長55%,歐洲增長84.3%,圣誕類訂單量較去年同期漲了3倍。
工廠密集趕工在行業內蔓延——深圳麥琪佳家居總經理王莉也透露,6月業務員日均接待10余個大客戶,老客戶單量同比增長5倍,“有個洛杉磯客戶3天內連下3單,反復催促我們優先排產。”
摩根士丹利研報顯示,亞馬遜、斯凱奇和法思諾等公司已提前下訂單并囤積庫存,以試圖降低關稅影響。而在中美貿易格局復雜演變的背景下,從事跨境貿易的中國中小企業正通過設備升級、招兵買馬、流程定制、產品更新等,快速構建起差異化競爭優勢。憑借供應鏈柔性優勢和精細化服務,企業在回暖的歐美訂單潮中捕捉新機遇。閱讀全文>>>
近日,一場AI機器人足球賽精彩上演。比賽情況如何?參賽團隊的目標是什么?
6月28日,北京智慧電競賽事中心,賽前,中國農業大學山海隊隊長楊少帥在最后確認機器人情況。 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6月28日晚,國內首場“3對3”AI機器人足球賽在北京亦莊上演。經過3個小時的比拼,來自清華大學的火神隊奪冠。本次比賽也是2025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首場測試賽。盡管比賽激烈,觀賞性較高,但參賽隊代表和專家認為,現在的機器人足球隊員僅接近五六歲小朋友的足球水平,能夠自主完成一些技術動作。未來要實現機器人足球賽更像人類足球賽,還需要在軟件研發等多個方面進行突破。
“算法是算法,實踐是實踐,”中國農業大學山海隊隊長楊少帥說,“比如在對抗運動中,機器人的損傷會非常快,而各種小的摩擦會積累成巨大的誤差,就好像傷病的運動員一樣,很難精準地控制自己的動作,這就需要不斷調整。對抗中,精密的算法總會被對抗所干擾,明明瞄準了球門,但踢球前輕微的碰撞,就可能讓機器人失誤。”
2023年,楊少帥進入中國農業大學工程機械專業讀研究生。他的導師一直從事人形機器人的研究,希望人形機器人在未來能代替人們,在農田間進行精細且繁重的勞動。過去,機器人大多在相對簡單的環境中工作,而球賽是一個極端復雜的場景,機器人不僅要完成各種的動作,還要和對手對抗,在對抗中任何情況都可能出現,這是其他場景所沒有的。”楊少帥萌生了參加機器人足球賽的想法。
怎樣讓機器人在復雜的環境中,像人一樣思考和決策,是楊少帥他們的目標。“在人類世界,仍有許多只能依靠人來完成的工作,比如南方山林中的農業生產,現有的大機器很難完成,人形機器人未來或許可以代替人,在那些復雜環境中工作。”閱讀全文>>>
編輯 賈聰聰
設計 朱靜暉
校對 柳寶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