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美國還囂張的國家出現,禁止所有中國外交官入境,不讓統一。立陶宛,位于歐洲的一個小國,但卻比美國還囂張,直接禁止所有的中國外交官入境,并且公然支持臺灣“謀獨”,可以說是美西方隊伍的“反華先鋒”,一系列操作屬實讓人迷惑。從歷史角度出發,遠在波羅的海的立陶宛跟中國沒有任何交集,因此,我們也能明白,真正引動立陶宛做出這種選擇的,本質上是利益訴求的需要,但立陶宛的利益訴求背景很獨特。
簡單來說,立陶宛的執政團隊偏向于極端主義,內部財富聚集,少數人享有特權,結果就是這樣的一個國家,在50年代被蘇聯控制,面對侵略立陶宛選擇抗爭也是正常的。
但不正常的是立陶宛對蘇聯均分財富的做法感到極度抵制,所謂上層人士積累幾十年的財富一朝盡散,自然就對蘇聯恨之入骨,而立陶宛就是由這部分人掌控的。
就算蘇聯控制了立陶宛,其內部事務還是他們自己決定,所以直到立陶宛獲得獨立地位之前,他們內部對蘇聯的不滿是與日俱增的,在這種情況下,蘇聯突然解體帶來的影響很大。
立陶宛高呼“解放”,隨后為了全面排除蘇聯的遺留影響,開始渲染對立情緒,通過極端仇恨讓民族重新拾起自信心,令人驚訝的是,立陶宛在這種狀況下展開外交事務幾十年。
隨后在2004年加入了北約還有歐盟,不得不說,當時美國為抵制中俄,同樣不吝于渲染對立情緒,這也讓立陶宛的定位越發危險,我們可以想象,內部本來就充滿抵制的國家。
在加入國際組織后,周邊又是反華情緒渲染,自然就產生了疊加作用,立陶宛對中國的激進態度也就不值得驚訝了,而且他們是真靠著“反華沖鋒”獲取援助。
我們都知道歐盟內部靠著補貼機制發展,立陶宛也是將自己大部分商品都賣到歐盟內部,靠著外部支持不斷發展,他們對于歐盟的依賴性很高,基本沒辦法脫離聯盟生存。
當然,主要原因是撇開歐盟,立陶宛只能跟蘇聯繼承者俄羅斯合作,這是他們不希望看到的,這就導致立陶宛完全跟隨北約的戰略方向,結局自然就會顯得較為激進。
而對立陶宛來說,更進一步渲染對華強硬姿態也是為了能夠在聯盟站穩腳跟,否則經濟沒什么特色的立陶宛想要在歐洲立足非常難,不過隨著時間流逝,他們處境還是越發艱難。
畢竟北約集團現在的定位在國際社會很尷尬,國際影響力逐漸降低,就連美國都或多或少的疏遠了北約,歐盟同樣面臨經濟地位下降的窘境,完全依靠他們的立陶宛也躲不過去。
這才有了立陶宛一反常態,2025年宣稱應該在中國建立正常大使館的情況出現,但無論立陶宛如何為了自身利益展開搖擺外交,中國都不會容忍其無理挑釁行徑。
參考資料:
專家:如立陶宛繼續挑戰中國核心利益,未來不排除走到斷交局面丨環球時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